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空间隐喻及其翻译

2018-08-29 08:06谢世坚陈心果
关键词:莎剧隐喻语境

谢世坚,陈心果



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空间隐喻及其翻译

谢世坚,陈心果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莎剧中的空间隐喻除了表示方位外,还具有表示数量、物理状态、情感状态等的特点,空间隐喻成为莎剧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尝试从认知视角探究莎剧中空间隐喻的特点与翻译。以莎剧的四大喜剧为语料,通过剧中实例分析莎剧空间隐喻的特点。基于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孙大雨等译本的对比,结合时代,提出针对莎剧空间隐喻特点的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旨在准确恰当地传达莎剧空间隐喻的内涵与意义。

隐喻认知;莎剧;空间隐喻;翻译

一、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空间隐喻

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莱可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1980)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莱可夫(1993)在其论文《当代隐喻理论》中又加以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隐喻是系统性的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映射。也就是说,用一种具体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抽象的事情或经验。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超越了语言层面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这一理论促进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认知领域的进程。

关于空间隐喻理论,莱可夫和约翰逊(1980)14认为,它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把空间的体验感知投射到例如数量、状态、情感域当中,其表达就会更加形象生动,引起受众共鸣。莎剧广泛运用空间隐喻,空间隐喻的翻译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 莎剧中空间隐喻系统的特点——以UP-DOWN为例

(一) 空间概念喻指数量

从字面意思来看,“UP”对应汉语中的“上”,“DOWN”对应“下”。空间概念中的“UP”投射到数量域,东西数量越积越多,则越堆越高,有“UP”的趋势,反之亦然,二者有着形象直观的联系。如雨后河水增多,则水位上涨;从曲线图向上的走势中可以看到国民收入持续增多;天气变冷,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同时降低;电视节目质量欠佳,观众数量骤减,收视率迅速下跌。因此,数量多为“UP”,数量少为“DOWN”。

莎剧中空间隐喻系统的特点之一便是空间隐喻与数量域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1)I cannot instantly raisethe grossOf full three thousand ducats.(, 1.3.50-51)

(2)The nine men’s morris is fill’dwith mud,And the quaint mazes in the wanton greenFor lack of tread, are undistinguishable.(’, 2.1.98-100)

如例(1)所示,摘自《威尼斯商人》的这句话用“UP”表示达到“三千块”这一数量,而例(2)《仲夏夜之梦》中也用“UP”描述了跳舞作乐的草坪泥土的堆积,更形象描绘出干净的草坪泥土增多,最终满是泥泞的状态。莎剧中擅于运用诸如此类的空间隐喻来表达事物数量的变化,其与英文中“UP”代表数量的增多,“DOWN”代表数量的减少相对应。

(二) 空间概念喻指状态

在空间——状态隐喻系统中,“UP”与“DOWN”投射状态域,有着公认的引申含义,即“事物向更令人满意的状态发展为‘UP’,事物向更让人失望的状态发展为‘DOWN’。”好比人充满希望则乐于把头高高扬起,而低落时则垂头丧气,形象的与UP-DOWN词义相对应。具体来讲,“UP”让人联想到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孩子茁壮成长,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向上发展,富有积极的寓意,事物发展走向令人满意;而“DOWN”则与消极寓意相联:心情低落,萎靡不振,身体每况愈下,事物发展低迷以至消亡,引发令人失望的情绪。在莎剧当中,空间概念投射状态域的例子非常普遍,将其归为以下四类,分别以戏剧中的例子加以阐述:

1. 物理状态

(3)And for her sake do Iher boy;And for her sake I will not part with him.(’, 2.1.136-137)

(4)Brief, I recovered him, boundhis wound. (4.3.149)

在莎剧当中客观世界事物变大变好,则物体物理状态有“UP”的趋势;物质世界的物体向“DOWN”发展,则事情则有恶化之态。例(3)中“UP”表示孩子渐渐长大,是孩子这一客观存在的变大变强之势;而例(4)中则代表了伤口愈合这一物理状态,是空间隐喻投射物理状态域的恰当体现。

2. 心理状态

(5)Well, well, but for mine own part, as I haveto run away, so I will not rest till I have run some ground.(, 2.2.98-100)

(6)What a caterwauling do you keep here! If my lady have nother steward Malvolio, and bid him turn you out of doors, never trust me.(2.3.73-75)

(7)O knight, thou lack’st a cup of canary: When did I see thee so? (1.3.79-80)

由以上三例我们发现,例(5)主人公用“UP”表示下定决心,是经过一番心理过程之后成形的结果,是一种稳固的心理状态。例(6)管家马伏里奥应该处于沉睡的状态,小姐要把他从沉睡中叫醒,则“UP”表示了意识的恢复。例(7)中“DOWN”表示为人所愚弄,除此以外,被人欺骗、批评、毁谤,心理状态受外界环境创伤,都与“DOWN”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以上例子我们可知:“UP”表示心理状态稳固化,“DOWN”代表心理状态动摇化;“UP”表示思想意识的恢复,“DOWN”表示短暂或长久失去思想意识;“UP”表示心理状态为外界因素所维护,而“DOWN”代表心理状态受到外部因素的损伤。

3. 行为状态

(8)“Cast thy humble slough”,says she; “be opposite with a kinsman, surly with servants, let thy tongue tang arguments of state, put thyself into the trick of singularity”: and consequentlyhow : as a sad face, a reverend carriage, a slow tongue, in the habit of some sir of note, and so forth.(3.4.68-74)

从这个摘自《第十二夜》的例子可以看出,“DOWN”可理解为“矜持”,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而反向类推可以得出“UP”是对行为的放任。

4. 情感状态

(9)Go, Philostrate,the Athenian youth to merriments; Awake the pert and nimble spirit of mirth; urn melancholy forth to funerals;(, 1.1.12-14)

(10)Desire him not to flatter with his lord,Nor hold himwith hopes: I am not for him. (1.5.307-308)

对于情感状态来说,情绪趋向积极状态用“UP”表示,向消极状态发展用“DOWN”来表示。例(9)中“merriments”(欢喜),“spirit of mirth”(快乐精神)等词语都富有积极的涵义,“UP”则引导情感状态向此方向发展。例(10)中“with hopes”(存着希望)则描述了充满希望的积极的情感状态,空间隐喻让这样的状态更加生动形象。

关于空间隐喻投射状态域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检索莎剧四大喜剧的语料会发现,“UP”的数量要多于“DOWN”,关于“UP”建设性例子的数量也要超过“DOWN”。《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第五版)(2004)456对于“comedy”(喜剧)的解释“A drama(on stage, film, or radio ) with a happy ending, chiefly representing everyday life and of a light, amusing, and often satirical character”(戏剧,包括舞台剧、电影、广播剧,有令人愉快的结局,主要描绘日常生活和轻松诙谐,通常具有讽刺意味的角色)。因而喜剧有了积极乐观的色彩,符合“事物向更令人满意的状态发展为‘UP’”这一引申含义,四大喜剧中更多数量的“UP”也是对这种观点的又一佐证。

(三) 空间概念由垂直到水平的图式分析

英文词汇“UP”与“DOWN”字面意义是来形容物体垂直方向的位置或位移,而二词同样可以在一定语境下表示物体水平方向的静止或运动。例如“She walked up to me”(她走向我)这句话中,“我”不可能悬浮在半空中,“她”是以水平方向向我靠近,但是此意是用垂直方向的“UP”来表达。这一现象是图1 向图2的转换,如下所示(tr=trajectory, lm=landmark):

图1 垂直映射

图2 水平映射

在莎剧当中,用图1的垂直性空间隐喻系统来表达图2水平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用以下几个例子来加以阐述:

(11)I willhere, and I will sing, that they shall hear I am not afraid. (, 3.1.117-119)

(12)We have beento seek him. (, 3.1.69)

(13)Dear master,

I can go no further. O, I die for food!

Hereand measure out my grave.

Farewell, kind master.(2.6.1-3)

(14)Get ye all three into the box-tree. Malvolio’sthis walk(2.5.15-16)

例(11)与例(12)均表示物体运动的水平方向位移,“walk up and down”(跑来跑去)表示“跑步”的平面移动,“up and down”(到处)所指的同样是由“我们”所处的位置向四周的水平扩散。例(14)中“down”表示“沿着这条道走过来”,是物体朝着目标域水平靠近的过程。例(13)是一个典型而普遍的例子,“lie down”译为“躺下”,是人体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的状态,用垂直空间隐喻系统中的“down”来表达。这样的例子还有“sit down”(坐下),“kneel down”(跪下)等。

三、 莎剧中空间隐喻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由上文分析可见,莎剧当中空间隐喻词汇“UP”“DOWN”大都不是表示垂直上下关系,其翻译不能采取简单的直译,空间隐喻有广泛的投射域,因而需要不同的情形探求合适的翻译方法。但是传统的隐喻翻译方法常把隐喻看成一种修辞手法来处理;偏重于语言形式(字面)本身的分析,将语言、认知和社会割裂开来,忽略了隐喻的认知本性及其在客观世界中的纽带作用(谢之君,2007)31-32。基于此,以下我们结合莎剧空间隐喻系统的特点,探讨空间隐喻的翻译原则与策略,目的是让翻译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层面,而是进入隐喻深层认知机制当中,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含义。

(一) 翻译原则

1. 新视角下的“雅”在莎剧空间隐喻翻译中的体现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信、达、雅”翻译理论。关于“雅”的解读,自古以来争论不休。严复的“雅”偏重于美学上的古雅,不过前提是这一理论“有特定的翻译对象,即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精理微言’”,并且“更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即当时(19世纪末)中国的士大夫,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及官僚”(陈福康,2010)86。因此把“雅”译为“elegance”有失偏颇,也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

严复所述的“雅”体现了翻译是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但文体与读者对象范围较狭窄,结合当代多样的翻译对象与读者对象,“雅”可理解为“readability”,即“可读性”。那么何为可读性?首先,译文表面要通顺、流畅;第二,更重要的是译文与原文在深层意念上必须契合对应(龚雪萍,1989)70。这一新的视角突破了“古雅”在翻译对象与读者对象上的限定性,根据文体、语境、含义、文化的不同让译文流畅可读、契合原意,让读者阅读没有障碍。这一翻译观同样适用于莎剧翻译。下文的翻译对比均采用梁实秋(2001)、孙大雨(2013)、朱生豪(1999)与方平(2008)的译本。

It is young Orlando, thatthe wrestler’s heels and your heart both in an instant (3.2.205-206)

朱译:他就是年轻的奥兰多,一下子就把那武师的脚跟和你的心一起的他。

方译:他就是年轻的奥兰多呀。他把那摔跤师的脚后跟,连同你那颗心,一下子都一起。

梁译:就是年轻的欧兰多,同时扑倒那个摔跤的又你心的那个人。

在《皆大欢喜》的这句话中,关于“tripp’d up”与“heart”的搭配,三位翻译家采取了不同的译法。朱生豪与方平的译法有共通之处,即“把心扳倒”“把心绊跌了个筋斗”,这种译法会让人困惑,“心倒下”具体指的是哪种情感。而梁实秋译为“颠覆你心”,即博取了你的喜爱欣赏,寓意一目了然。“up”的译法融合在了这一搭配当中,增强了译文可读性,与原文深层意思相吻合,因此梁实秋译文为最佳可读。

Can I not say, I thank you? My better parts

Are all, and that which here stands up

Is but a quintain, a mere lifeless block.(1.2.238-240)

朱译:我不能说一句谢谢你吗?我的心神都已,站在这儿的只是一个人形的枪靶,一块没有了生命的的木石。

梁译:我竟不能说一句谢谢么?我的魂魄全都了,在这里站着的只是一个人形的枪靶子,一块无生气的木头。

方译:难道我说一声“我谢谢你”都不会吗?我的心和神智都——站在这里的,只是个人形的枪靶子,没有生气的木头人一个罢了。

在这一段译本对比当中,朱生豪把“thrown down”译为“摔倒”,“down”为“倒”,“心神都已摔倒”缺失了较好的“可读性”,汉语习惯性用法当中并没有“摔倒心神”的用法。梁实秋译为“魂魄消灭”,因而只剩下“人形的枪把子”,虽然汉语表达没有足够的地道,但是能让读者基本上了解大意,基本可读。最佳可读为方平译本,“抛到九霄云外”,符合汉语日常表达,能让中国读者了解文意,即奥兰多说自己是一个丢了魂魄的躯壳之意。

在新视角下的“雅”即可读性的翻译观之下,空间隐喻融合在上下语境之中翻译出来,让译文流畅自然、契合原意、简单明了,则为最佳可读。可读性作为翻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价值。可以指导莎剧翻译。

2. 直译意译: “厥中”为宜

东晋高僧慧远(334-416)对比了道安主质(直译)的观点与罗什倾文(意译)的主张,提出了 “厥中”的见解。翻译时既不能“以文应质”,也不能“以质应文”,两种译法都要掌握一定分寸,各有所用(陈福康,2010)17。换句话说,就是不偏颇某一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挥直译意译所长,是翻译中的“中道”。

一般来讲,莎剧中的意译是为大家所公认的。看以下两例:

OLIVER. Good morrow, fair ones. pray you, if you know,

Where in the purlieus of this forest stands

A sheepcote fenced about with olive- trees?

CELIA. West of this place,in the neighbour bottom;

The rank of osiers by the murmuring stream,

Left on your right hand, brings you to the place.(4.3.74-79)

朱译:奥列佛:早安,两位。请问你们知不知道在这座树林的边界有一个橄榄树围起来的牧羊人小屋?西莉娅:在这儿的西面,附近的山谷,从那微语喃喃的泉水旁边那一列柳树的地方向右出发,便可以到达。

梁译:奥:您好。请问,您若是知道,这森林边界有一座橄榄树围绕着的羊圈,在什么地方?西:在这地方的西边,附近的山谷;潺潺的小河边上有一排杨柳,你顺着杨柳的左边走,就到了。

在这一小段翻译中关于空间隐喻词汇“DOWN”,朱生豪与梁实秋均意译为“山谷里”,而没有直译为“山谷下”。从汉语的使用角度来讲,《雁荡行》(萧乾)中写道:“山谷里是一片稻田,深黄葱绿。”因而“羊圈”处于“山谷里”应该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再者说,山谷指的是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处于山的内部,虽然也是处于山脚之下,但用“里”更有处于两山之间的空间方位感。因而此处意译为佳。

If this will not suffice, it must appear

That malice. (4.1.209-210)

孙译:如果这样还不够,那定必显得恶意。

朱译:要是这样还不能使他满足,那就是存心害人,了

梁译:若还不够,那显然是仇恨了。

《威尼斯商人》中这句话孙大雨与梁实秋采取了直译的译法,然而不论是“恶意压倒了真理”还是“仇恨压倒公理了”,虽然阐明其意,但有些生硬。朱生豪翻译一向注重神韵,译为并列的四字词语,符合汉语行文规范,把“DOWN”融于短语之中译为“不顾天理”,简明扼要,恰当易懂。这是意译中又一成功范例。可如果说莎剧空间隐喻的翻译完全参照意译观则不甚妥当。看下面这个例子:

Glancing an eye of pity on his losses,

That have of late so huddled on his back-

Enow toa royal merchant(4.1.27-29)

朱译:你看他最近接连遭逢的巨大损失,足以使无论怎样富有的商人。

孙译:你会用怜悯的眼光看他的亏耗,这些近来都不断乱堆到背上,足可把一个巨商在地上。

梁译:看他近来背上堆了多少损失,足够把一个殷实富商给了的。

朱生豪在此段依然采取了意译的手法,但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倾家荡产”所指之意有些局限,仅仅指财产遭受了损失。而“压倒”采取了直译的手法,不仅指的是资产的损耗“压倒”商人,商人的身心也被“压倒”。在某些情况下,一味的意译也会曲解作者实意,徒使原作失真。

以上三段译例更好诠释了莎剧翻译中的“厥中”思想。要做好文学翻译工作,看来既需要直译的忠实,尽可能紧贴原文;也需要意译的灵活,认可两种跨文化的语言的差距(方平,1992)15。翻译在不同语境下要灵活运用、中道而行。

(二) 翻译策略

1. 理想映射对等翻译

莎剧中的空间隐喻有着广泛的映射域,这在本文空间隐喻系统特点部分得以充分展现。对于隐喻翻译最理想状态就是在目的语中还原其本来面目,既能让读者产生隐喻的联想意义,又能留住它的文化意象(孙桂英,2010)144。换句话说,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构成了理想映射,源域概念有一个目标域概念刚好与之对应,则采取理想映射对等翻译的策略,即用目标域概念含义来表达源域概念内涵。下面用具体例子来加以说明:

Brief, I recover’d him, boundhis wound. (4.3.149)

朱译:简单地说,我把他救醒,裹了他的伤口。

莎剧当中“UP”表示垂直的空间隐喻词投射到了物理状态域,表示事物发展好转趋势,“UP”与“好”相对应,因而可直接译为“裹好了伤口”。

“Cast thy humble slough”,says she;“be opposite with a kinsman, surly with servants, let thy tongue tang arguments of state, put thyself into the trick of singularity”: and consequentlyhow : as a sad face, a reverend carriage, a slow tongue, in the habit of some sir of note, and so forth.(3.4.68-74)

朱译:“脱去你卑恭的旧习”,她说,“对亲戚不妨分庭抗礼,对仆人不妨摆摆架子。你嘴里要鼓唇弄舌地谈些国家大事,装出一副:”后面还写着怎样扮起一副严肃的面孔、庄重的举止、慢声慢气的说话腔调,学着大人先生的样子,诸如此类。

莎剧当中“DOWN”表示“下”的方位词投射到了行为状态域,表示行为的收敛,则用同样表示约束行为的词语“矜持”来表达,形成了译文“装出一副矜持的样子”。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探究莎剧空间隐喻系统特点,归纳总结出空间隐喻的投射域可以指导翻译实践,对于理想的映射采取对等翻译,让莎剧翻译有章可循。

2. 语境顺应翻译

由于文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一个词都有理想的映射域。同时理想化的映射对等翻译放在语境当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2000)提出了顺应论。作为语用学研究范畴,顺应论指的是语言选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顺应,其中包含了语境下的顺应,即语言使用要顺应具体的语境。这一理论在指导文学翻译——莎剧翻译当中有一定的意义。

(1) 顺应语境的动态与静态翻译

在寻求理想映射对等翻译的基础之上,翻译应该放在语境当中,更好地为整体服务,这对莎剧空间隐喻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隐喻方位词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表示事物状态,即静态;一种表示事物运动发展过程,即动态。在莎剧翻译当中,根据语境不同,善用动态、静态翻译,让译文更好地体现原文。

Therefore the winds, piping to us in vain,

As in revenge, havefrom the sea

Contagious fogs; (’, 2.1.88-90)

朱译:风因为我们不理会他的吹奏,生了气,便从海中了毒雾。

梁译:所以和风对我们白白吹奏了一场,好像要报复似的,从海里了毒物。

在这一段文字当中,“UP”表示事物状态,这在两位翻译家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吸摄”有“摄取”之意,“吸起”中的“起”更有海风过处,浪花起伏,水汽蒸腾的动态之感,让此情此景更形象生动浮现在眼前。《仲夏夜之梦》此段描写了雾气化雨降落的动态过程,而朱生豪译法把动态描写出来,比“吸摄”更胜一筹。

(2) 增译

在具体翻译过程当中,按照字面直接翻译会造成译文表意的缺失与不通顺的现象,运用恰当的增译策略会让译文读起来通达无碍。下面这个例子:

on your knees,

And thank heaven fasting for a good man’s love.(3.5.58-59)

朱译:来,斋戒谢天,赐给你这么好的一个爱人。

梁译:有一个好人爱你,你斋戒感谢上天吧。

方译:快斋戒,,感谢老天赐给你一个好男人的爱。

关于“Down on your knees”三位翻译家都采取了同样的翻译即“跪下来”。完整的表达应该是“go down on one’s knees”。莎剧当中诸如此类的省略手法还有很多,需要在翻译当中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增译,达到译文的可读性与完整性。

除了表达完整性之外,翻译也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增译,使上下文意具有连贯性。例如:

If I had a thunderbolt in mine eye I can tell who should. (1.2.205)

朱译:假如我的眼睛里会打雷,我能说出谁会被。

梁译:假如我的眼里能有雷霆,我知道谁要被的。

方译:西莉亚:要是我两眼能打个霹雳,那我敢预言,将是谁。

这里“DOWN”有“倒下”的意思,但是前半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眼能打雷”,则需要对“DOWN”进行增译:“被打倒”或“被劈倒”,“劈”与“雷”的联系更为紧密,因而梁实秋的译法让莎剧中的修辞手法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结语

莎士比亚戏剧是一座早期现代英语的语言宝库,其中隐喻的使用更体现了莎剧以及语言本身的魅力。本文通过译本对比发现莎剧的空间隐喻系统具有广泛投射域,提出了“厥中”的翻译原则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同时我们认为,应该灵活运用具体的翻译策略:(1)空间隐喻的目标域与其刚好对应,构成理想映射,则采用理想映射对等翻译;(2)空间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无法构成理想映射,或者构成理想映射,仍需考虑语境因素以写出更高质量的译文,则采用语境顺应策略;这种情况下,采用两种具体做法:①顺应语境的动态与静态翻译;②顺应语境的增译。莎剧翻译要致力于更好译出莎剧空间隐喻深层内涵,力求传达莎剧原著的风貌与艺术魅力。

注释:

(1)莎剧版本说明:本文所用语料均出自阿登版莎士比亚(THE ARDEN SHAKESPEARE)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陈福康.2011.中国译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5-17.

龚雪萍.1989.浅议翻译中的可读性与可译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0.

李福印.2008.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31-133.

蓝纯.2003.从认知角度看汉语与英语的空间隐喻(英文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7-125

莎士比亚.2008.莎士比亚全集[Z].方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莎士比亚.2001.莎士比亚全集[Z].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莎士比亚.2013.莎士比亚戏剧八种[Z].孙大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莎士比亚.1999.莎士比亚全集[Z].朱生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孙桂英.2010.隐喻认知观与英汉隐喻诠译[J].河南大学学报(6):144.

谢之君.2007.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31-32.

Brooks, Harold F. (ed.).2008.The Arden Shakespeare[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Brown, John R. (ed.).2008.The Arden Shakespeare[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Dusinberre, Juliet (ed.).2008.The Arden Shakespeare[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akoff, G. & M. Johnson.1980[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

Lothian, J.M. & Craik, T.W. (ed.).2004.The Arden Shakespeare[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Trumble, W. R. & Stevenson. A. (ed.).2008.[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A Study on Spatial Metaphor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 Shakespearean Play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ical Cognition

XIE Shi-jian, CHEN Xin-guo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The spatial metaphor in Shakespearean play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ng quantity, physical state, emotional state and so on, except for dimensional orientation, thus spatial metaph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an play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the spatial metaphor in Shakespearean plays under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Taking the four greatest comedies as cor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metaphor through examples in the plays. An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ranslations of Zhu Shenghao, Liang Shiqiu, Fang Ping and Sun Dayu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is er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the spatial metaphor in Shakespearean plays accurately and properly.

metaphorical cognition; Shakespearean play; spatial metaphor; translation

2018-05-16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认识视角下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空间隐喻及其汉译研究”(XYCSW2018015)。

谢世坚(1966- ),男,广西横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认识语言学、莎士比亚语言与翻译;陈心果(1993-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4.09

H059

A

1004-4310(2018)04-0054-07

猜你喜欢
莎剧隐喻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跟踪导练(三)2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莎剧《麦克白》中动物文化词的比喻及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