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 莫伟
很多老年人在慢跑或散步后发现腿会疼痛,而休息一会后又会缓解好转,所以大家常以为是运动过度或上了年纪肌肉退化造成的。其实,运动后的下肢疼痛、麻木,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如下肢血管堵塞、血管狭窄、血管硬化、血管斑块等都可能导致以上症状。
下肢血管病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开始时可能并没有症状或是轻微的症状,此时即便做检查也可能没有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加重,患者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走一段时间就腿痛、脚酸、感觉很累,休息后减缓。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会出现静息痛,即静止状态下感觉下肢疼痛,尤其是晚间疼痛明显。
到下肢血管病变的后期,下肢远端,即脚趾部位可能会出现溃疡、坏疽、变黑如烧焦一般。此时患者通常都非常痛苦,不仅疼痛难忍,而且无法站立行走,严重影响生活。晚期患者即使接受治疗,也可能要将坏疽部位截肢。
由于下肢血管病变也提示心脏、大脑等其他部位的血管健康状况。所以一旦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很可能其他部位也已出现相应病变。据调查显示,如已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五年内死亡率达到了30%~50%,可见在早期发现疾病多么重要。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知自己的下肢血管是否健康呢?老人在家可以通过做一些摸摸足脉、看看颜色等的小测试,简单自我检查下肢血管的健康状况。
摸脉动:足背动脉一般在第一、二跖骨(足背中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通过,位于内、外踝背侧的连线上,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力量适中,用指腹沿其走行轻轻触摸,感受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弱。一般能摸到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说明下肢血管通畅。经仔细寻找,如果都摸不到搏动或是明显减弱了,这时可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脉血管狭窄。
看颜色:平躺在床上,把双脚抬高至45度左右,保持60秒,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提示肢体供血不足。恢复正常坐姿,正常人大腿皮肤颜色10秒内会恢复正常,如果恢复时间超过45秒,就进一步提示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状态。
感温度:感受两条腿的温度,可与其他人对比,如自己的腿温度明显较低,则可能已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患者,两条腿温度不一样,那么较低温度侧的下肢可能已出现血管病变。
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初步判断患者足部血管病变的检查手段,经济、无创,简单易行。但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参考,由于大众大都没有医学基础,在实施时可能出现摸不到足脉等情况,并不一定说明血管已病变,此时不妨去医院做下无创ABI检测(踝肱指数),这是一项无创检查,可作为下肢血管健康状况的依据。一般ABI指数正常为大于1.0,低于0.9说明已有下肢缺血,低于0.4则下肢血管已严重缺血,这时通常会有静息痛。
老年人血管病变尤其是血管硬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体老化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血管病变的几率也会逐渐增高。据国外数据统计,大于55岁的人群中,约五分之一有血管硬化或狭窄闭塞情况,所以老人们需要积极预防。
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都会增加下肢血管病变的几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而且一旦发生病变,截肢的风险比其他患者高5~10倍。所以有以上高危风险因素的老年人群要格外注意预防,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病,及早戒烟,同时要加强下肢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