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改变对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08-29 09:33潘俊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电图资料冠心病

潘俊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常见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临床特征,伴有心脑血管等功能、脏器疾病,在我国临床中相对常见。患者机体长期处于血压增高状态,可引发诸多风险,包括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等,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期间,多数患者均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胸闷、胸痛,此时需考虑合并冠心病的可能性,在既往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此合并症患者予以诊断,但由于技术难度较高,且存在一定创伤性,因此在推广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心电图是近年来临床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方法,若受检者存在心电图异常,通常可伴有血压逐渐升高表现,以此特点,现阶段有研究认为,通过了解心电图ST-T动态变化有助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为进一步证实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具体效用,本文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50例临床资料,总结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将其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胸痛患者50例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均主诉胸闷、胸痛等症状,且疼痛不定期发作;通过血压检测显示,患者静息状态下,舒张压超过90mmHg、收缩压超过140mmHg;排除伴有脑血管疾病,近期或既往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或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既往或近期存在心肌梗死者。依据患者ST-T变化分为两组,即ST-T动态变化21例为分析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7.12±5.79)岁;ST-T段无动态变化2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79±5.82)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迈瑞12道心电图机(BeneHeart R12型),本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在患者住院后7d内展开对患者展开动态心电图检查,血压动态检查等内容[1]。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双侧手腕、脚踝、胸前区皮肤,在确保患者静息状态、安静的环境下连接心电图自动分析仪,予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ST-T段、P波、Q波、心率等表现,设定走纸速度25mm/sec,电压 0.1mV/小格。

在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后,指导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依据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等)选择投照位置[2]。

1.3 观察指标

(1)ST-T 段改变诊断[3]:①ST 段提高,胸导联V1~V3超过0.3mV,V4~V6超过0.1mV,肢体导联超过0.1mA;②J点0.06~0.08s,导联ST段表现水平样或下斜样,低于0.5mV;③T波振幅明显小于同导联R波10.0%。(2)冠心病的诊断[4]:通过灌注动脉造影术显示右冠状动脉2~3个照射体位,左冠状动脉显示5个照射体位,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直径大小评估,以管腔直径狭窄程度超过50%,既可获诊冠心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分析组冠状动脉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心电图检查ST-T改变间的关系[n(%)]

3 讨论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一组心血管科常见慢性疾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亦可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引起,除此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同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5]。据近年来一项流行病学显示,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人数的增加,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如工作压力、社会环境等),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由于冠心病的致死率也出现同比增加[6]。

在既往研究中指出,相较于血压水平正常患者而言,合并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冠心病,超过50%高血压患者会逐渐演变为冠心病,特别是其中既往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可加速病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关于高血压对于冠心病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体血压水平可促进冠状动脉灌注压升高,引起官腔的张力增大,损害血管内膜,促使血小板聚集、脂质沉积,最终形成中层平滑肌损伤,出现粥样硬化斑块[7]。除此外,高血压的发生亦可导致人体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量的增加,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管壁增厚、僵硬,促使官腔动脉狭窄的硬化。在何兆秀[8]的研究中还指出,高血压是引起冠状动脉血液储备能力降低、心肌肥厚的主要风险因素。

现阶段临床仍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诊断,具有较好效果,但究其局限性同样表现突出,包括此方式属于有创检查,加上技术难度较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主要利用心电图机由体表记录心脏各个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实现确诊疾病的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患者中,心电图展现出可观的效能,加上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更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在现阶段研究中指出,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阳性中相对偏低,脱离临床检查或其他实验室资料的ST-T段改变,其中超过70%表现非特异性,并且在于临床资料相结合诊断期间,次非特异性水平可下降到10%左右。

人体心肌细胞膜在解剖学中可见为半透膜样,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时,膜外可排列出一定数量阳离子(带有正电荷),膜内则排列相同数量的阴离子

(带有负电荷),相比之下,膜外电位明显高于膜内,此现象又被称为极化状态,人体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下,几乎无电位差,体表心电图等电位线表现曲线平直。在心肌细胞受到一定强度刺激后,细胞膜通透性出现改变,膜外阳离子在短时间内向膜内涌入,导致膜内电位由负转正,也就是“除极”[9]。心电图ST-T段属于改变心室的缓慢、复极的过程,因此,凡是对人体心室复极影响因素均可导致心电图中ST-T段的改变。由于灌装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缺血阈值相较于单支病变患者而言更低,因此更易出现ST-T段改变。除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自身情绪激动、心肌缺血缺氧、过度劳累等因素均可诱导心电图出现明显变化,引起ST-T改变,特别在出现心绞痛情况下表现突出,常见ST-T段异常下降。

ST-T段改变属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需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评估指标,因此近年来已有相关学者认为,通过明确ST-T段改变情况利于诊断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或有无存在潜在的风险[10]。但在高血压患者中,同样存在诸多原因导致胸痛并、胸闷等冠心病症状表现,但并非仅仅依靠此症状表现即可获得冠心病的确诊。现实中仍需强调早期结合各种方法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筛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冠心病,做到疾病的早期明确、早期治疗,以便提升患者生存质量[11]。在本文中分析组冠状动脉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ST-T段存在变化的患者明显增加了血管狭窄的风险,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ST-T动态变化确可作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诊断指标。这与当前临床研究报道表现一致性[12]。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中,心电图ST-T段改变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生,通过对此指标水平的监测,利于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临床需重视。

猜你喜欢
心电图资料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