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
摘要:“以人为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注重人的价值和地位,着重强调了人为万物的主心,是一切的根源。这样的思想运用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的前提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个体差异来采纳不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以人为本;价值
随着近几年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是重視塑造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学科。“以人为本”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这一点正好切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宗旨。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去,势必会大大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
什么叫“以人为本”,要真正的懂得“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首先要弄清楚“人”的涵义。什么叫做“人”,本义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按其本义,我们可以知道,人是世间万物之中被尊为最尊贵者。即,在本义里,着重强调了人的地位。人是万物的核心,天地之间的源头。是一切之中心,一切之根本。而“以人为本”,即是要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将人与物进行对比,把物作为对象,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孔子的学说里着重给予强调,并明确的提出了人的主导位置。如,在《论语》中曾经记载,当马棚失火的时候,孔子的第一反应是,马上询问周边的人,是否伤人了?而不是去关心马是否被烧伤。这就说明当时在孔子看来,人是远远比马要重要得多。不仅如此,孔子的儒学中更是深刻地谈及到“仁”、“义”的思想。孔子的“仁”就是围绕以人为本的涵义展开的。只有将人放在首要的中心位置,才能有进一步的“仁”,即,“仁者,爱人也”。自古以来,也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被传承下去。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从哲学上来理解,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世界的“本原”,另一种指的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其中“根本”的本,而不是“本原”的本。它的含义与“末”相对。这个“本”所要强调的就是什么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指的是在万事万物中,其根本的主导其他事物的是什么。而“以人为本”,就是说人是最重要、最根本,最主要的,我们在生活中从事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主心骨进行开展,凡事都要将人摆在第一位进行考虑,再去思考其他的事情。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听、写、练。教师可以说是课堂的主导,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按照教师给予的方法,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应付所谓的考试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可是,要进一步的发展,却让学生受到限制,他们会不知道该如何去自学,如何学会自己思考。新的教学方法,则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去挖掘课本的精髓,并从中得到启迪,再进一步的将课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其根本是要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其要点仍然是“以人为本”。我们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为大学生的语文教学服务。也能更好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二、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通到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里呢?可以从几点出发来实现。
(一)分析学生性格,摸清学生个性进行教学
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同样,学生的性格也会有千差万别。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根本就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本教育。尊重人是前提。尊重人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就要注重学生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我们应采纳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我们在讲文言文的时候。很多同学对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全。常用的知识点把握不住。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有难度。我们讲解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强调。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采纳不同的方法。性格外向的同学,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到黑板上答题,从答题的情况,分析学生的问题,直接指出其错误的地方,并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加深其印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未能掌握的难点,并分享出来一起解决。而对于性格较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同学,教师就要多花心思,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洞察学生内心的情绪。在抽这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多加鼓励,即使学生答不出来,也要以温和的言语鼓励学生学习,并带动全班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一定要让这部分同学感觉自己仍然是受到重视的,而不是被边缘化的同学。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本人的注意,又不会伤及其内心。
(二)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习得程度的不同进行教学
学生因为受到基础知识积累程度的不同,有的基础差,底子差,自然学习大学阶段的语文就更吃力。而有的学生原本基础就好,学习起来自然得心应手。针对一个班学生基础成绩的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决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涂鸦式的教学,只会让优秀的学生感觉枯燥,让差生感觉厌烦。教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就应该抓住这一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加关注,并课外阅读的方式,不断积累学生的词汇。语文的学习本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基础差的同学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去积累。不论是古汉语词汇还是现代汉语词汇,名诗名句名篇,都需要不断的去习得。而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对这些早已耳濡目染,不再对这些有学习的兴趣。那么这些就不能再放到正课上进行教学,而可以放在课后,这样就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以人为本”思想贯通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关键。主动学习其教学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要让学生主动的能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以人为本”具体到教学上,其实就是“以学生为本”。例如,我们在讲《活着》一文的时候,首先可以发起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我们每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并让学生以此展开话题,谈及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对于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不同,借题发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可以谈生活、可以谈理想,也可以谈自己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学生可以感慨,也可以发自肺腑的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开阔起来,语言也会丰富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活着》这篇课文,由于之前有了相关的话题,有了相关的思维定式,学生再来学习就会更感兴趣,更想知道里面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活着》讲的又是怎样的活着。怎样的活着才能真正的体现人的价值,我们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跟着这些疑问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探索课本中文字表里隐藏在深处的涵义以及深刻的道理。
(四)加强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通到语文教师的职业培训中,以推动语文教学
教师培訓不再仅仅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培训,还应加强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贯通到教师的职业素养培训内容中。只有教师真正懂得“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语文的教学与其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时刻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特长。以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根本是提升教师的师德,必须把师德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去管理教师,激励教师,培养教师。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德。教师的基本修养提高了,才能真正的领会“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才能真正的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培养出既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好的适应社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识人、知人、懂人,然后再将专业知识的教学与“人”的教学相结合,以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大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实现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仅仅着重介绍了几种基本的途径,比如,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挖掘,为努力实现素质教育我们还需不断的去积极探索。
《大学语文》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之上进一步进行提升的教学。《大学语文》的教学将更加的贴近人性的分析与讲解,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性格塑造。那么,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就能更好的为实现塑造“人”的教学服务。合理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与此相结合,注重以学生为根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苏华.略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3]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4]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