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摘 要:欣赏课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课是广大音乐教师较难把握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初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日益丰富、情感波动大,表现出青少年时期特有的热情与奔放,从思维发展角度来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只有认真把握好初中生在此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欣赏课程中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音乐欣赏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欣赏,如人们在广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合听到音乐,它对人没有纪律约束,人们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欣赏,甚至可以边听边与人闲聊,它只是一種背景音乐。而第二种是利用校广播站在课间、课外活动时播放一些中外名曲,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欣赏音乐,慢慢地,学生得到了音乐的熏陶,感受到中外名曲的优美旋律,这时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其他还有在音乐会、音乐课上的音乐活动。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悦耳动听,调动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再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情绪、情感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参与意识。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欣赏时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模式,并以各种方式和乐击拍(拍手、拍肩、拍腿等),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以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为例:
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自始至终表现了瑶族长鼓的节奏模式,与音乐配合相当和谐,符合音乐情感和主题风格,学生边听音乐边和着节奏击拍,可以马上进入音乐的情绪之中。
律动与舞蹈和音乐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音乐,他们的思维在动作的支持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听音乐上。在欣赏场景音乐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模仿天鹅在水中的姿态,有的模仿小提琴演奏,还有的跳起了天鹅舞,这时他们非常兴奋,并在律动中体会到了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愉悦了身心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而认真地聆听音乐, 领悟音乐,享受音乐。
最后,将音乐欣赏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音乐为欣赏者想象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挥学生的文笔特长,让他们把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呢?在听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时,我让学生写出听后感,要求把听音乐的感受、想象到的用文字写出来或朗诵出来。教师反复播放音乐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想象、去着笔。一遍遍的音乐声过后,待学生的“即兴”作文写好,我挑选几篇精美的“散文”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朗读。有的学生还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背诵沈尹默的抒情散文《秋》。
美术也在欣赏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时, 有许多文字难以表达的感受, 可以靠美术作品来表达。
另外,为了适应现代初中生的音乐审美需要,促进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组合, 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学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中,一些相关内容构成了同一主题,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联系在一起, 学生通过看、听、唱、奏等形式, 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目的。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深入其内涵, 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新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王鹤芹.浅议如何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情感读本,2016(17).
[2]乔福燕.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