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丽莎 文志娟
摘 要:合格的医学生不仅应具备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过硬的思想道德修养、悲天悯人情怀和良好人文素养等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是让医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中,自觉形成良好思维、行为等,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养成教育;合格医学生;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各种“医闹”事件的不断曝光,人们开始对医生,甚至整个医学领域产生怀疑。尽管这些现象大部分是医改、看病贵等问题引起的,但其中由于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引起的也占有很大比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理解、缺乏沟通。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和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社会需要怎样的医生?何为合格医学生?
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和病变的学科,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促进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1]。古往今来,人们无不把医学视为仁慈之术,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诊治能力越来越强,人们也深刻地感觉到医学领域中的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素养越来越淡薄。钟南山院士在 2011 年“做人文医师,促医患和谐”论坛上,疾呼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已到了 “医学人文沦落”的境地。因此,提高醫生的人文修养格外重要[2]。
今日的医学生肩上承担着“明日医生”的重任,毋庸置疑,因其关系每个人生老病死,关系人类健康福祉,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重大,“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具有悲天悯人情怀和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加上过硬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才能担起救死扶伤的职责。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1)养成教育是一种习惯教育。习惯不仅仅包含道德习惯,还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修养高尚的人的教育。
(2)养成教育既是一种注重自我养成,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道德教育,也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的道德教育。在道德领域中,我们对人的个性的培养,不能标准化地制造,而要注重个体的自我养成、自我培养,依靠受教育者内心的道德认知、理性启蒙和自觉的悟性积累,教师的作用就是促进他们内心的这种成长。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侧重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养成,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成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主体。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包括传统的孝敬父母、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谦虚礼让、诚实守信、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等内容,还包括实事求是、公平竞争、自强自立、保护环境等内容。整体而言,大学生养成教育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教育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大学生良好的习惯,挖掘德育“生长素”,使大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3]。这实际上是给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大学生养成规矩。近年来,大学校园,不时发生令整个社会震惊的事件,甚至有人发出“大学生道德严重滑坡”的呼喊。另外,社会上对医疗行业的道德偏见也越来越大,作为未来医生的医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学生阶段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从一方面提醒了我们:规范教育虽然带有强烈的基础性色彩,但却没有发展时段的限制,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社会个体的“终身教育”;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涌现出新鲜的道德场域和全新的行为规范,譬如网络伦理。这些都需要我们秉持谦卑之心,重新认知规范教育。
2.明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其中,“明辨”是关系到“总钥匙”和“大方向”的关键,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人生才能选对路、走正路。只有拥有理性的判断、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明辨。大学生处于青春阶段,思想尚未成熟,对事物、人的看法有些还存在于表面。另外,大学生情绪、思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容易冲动、跟风等负面现象。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明辨教育,让他们养成理性的判断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3.陶冶教育
陶冶教育即熏陶教育,属于巩固教育、提升教育,是精神引领的感染教育,是旨在增强大学生德性“免疫力”的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德性认知教育,德性认知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德育内化。学校可以借助文化熏陶、言传身教、严格训练、活动影响等手段,引导大学生理性地看待社会和人生,与先进思想、道德规范达成共识,培养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把受到的诸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化为信心和活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良性自我教育。
(一)养成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接受医德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从事医疗工作后的医德医风状况,甚至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关系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高等医学院校,其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解决易引起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源头性问题,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持续、长久的保障。然而,养成教育正是通过形式、内容多样的主题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道德修养、人文情怀、遵纪守法等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养成教育为医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
具备过硬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每一位合格医生的必要条件,而这些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养成,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在这艰辛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无法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及承担起其所带来的压力的。养成教育通过文明礼仪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医学生加强行为规范及负面情绪的排解等方面的培养。医学校园必须营造人人文明、礼貌待人、健康快乐学习的良好环境,并为医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有利条件。
右江民族医学院秉承“大医精诚”的校训,确立了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的育人理念,基础医学院传承这一思想,并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重视德育工作,从新生入学伊始就开展各种“厚德敦行、文明修身”的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营造良好、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医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医学院采用“六个结合”的模式进行。其养成教育模式如下:
(1)养成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树人讲坛”专题讲座,邀请校内领导、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进行指导和教育,全面提高医学生思想素质,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医生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相结合。学校通过开展礼仪系列培训活动,来提高学生礼仪素质修养,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礼仪原则,养成良好礼仪习惯。文明礼仪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礼貌,医学生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影响未来其作为医生能否与同事、病人及其家属等建立良好关系,影响其为病人减少伤痛、治病救人重要使命的实现。基础医学院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让医学生养成文明友善、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3)养成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基础医学院实施的阳光早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外,文明宿舍流动红旗评比活动,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和日常学生管理,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4)养成教育与诚信品质相结合。基础医学院通过无人监考知识竞赛,进行大学生道德情感控制力、意志力的培养和教育。其还开展了资助政策主题班会,普及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5)养成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通过举办感恩“大体老师”追思仪式及致谢实验动物主题活动,让医学生们学会尊重和关爱“大体老师”,并号召广大学生常怀感恩生命之心。
(6)养成教育与急救技能相结合。开展了定向越野急救技能大赛,增强医学生对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及急救技能,培养了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也让他们不断树立起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感。
基础医学院通过养成教育,让医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让他们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医学生通过充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高尚道德品质,对今后他们从事医疗工作、出色完成治病救人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1]]Ruddle R. A.,Volkova E.,Bülthoff H. H.Learning to walk in Virtual reality[J].ACM Transections on Applied Perception,2013,10(2).
[2]Bhagat Kaushal Kumar,Liou Wei Kai,Chang Chun Yen.A cost-effective interactive 3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pplied to military live firing training[J].Virtual Reality,2016,20(2):127-140.
[3](美)阿瑟·克萊曼.道德的重量:在无常和危机前[M].方筱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