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鹏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处理该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但它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要想把它们解决好,教师要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误区;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处理该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凭借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十分逼真,但却出现了严重干扰学生思维的现象。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执教者先出示翟志刚等人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画面,然后介绍“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于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整个过程中教者只顾着讲神舟飞船是如何的一个壮举,反而忽略了如何引入本节课。
对此,教师要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铺路搭桥。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教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但教者并没有抓住这一特性,而是一板一眼地又开始了“平方分米”“平方米”的知识传授,问题情境的创设变得十分尴尬,变成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一个问题出现的时机,问题与学生的思维保持同步,避免勉强设问,以防画蛇添足。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既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失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又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教材内容,让问题和学生的知识相联系。这样问题才会设置准确、切中要害,具有启发性。
教学是一个渐进过程,问题情境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拿捏好设置“问题”的尺度,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设置的问题要么过于容易,要么过于困难,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好”,中等生无法提高等现象。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一教师一开始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猪、小狗、小兔、小猴四个小动物分别骑了一辆车轮为正方形、椭圆形、车轴不在圆心的圆形和车轴在圆心的圆形的自行车进行比赛。并在用媒体课件演示整个比赛过程之前,先让学生讨论:“哪个小动物会得第一,为什么?”把这样的问题情境放在开始,首先,学困生有了这一例题咋这么难的感想;中等生在想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答,但没有啥知识可以帮助自己,只有个别学优生可以理解这样的题目,教者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时,没有拿捏好设置“问题”的尺度,导致一节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课,有可能会变得死气沉沉。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迪性,而且更要注意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徐言超,韩忠月.数学教学中问题的情境创设[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和秋弟,郭建广.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