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08-28 09:39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假丝性溃疡真菌性

李 贝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0)

由于早产儿皮肤黏膜屏障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各种有创治疗手段,增加了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风险,导致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发病率升高[1]。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发病率比足月儿高25~35倍,已经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2]。研究显示,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为3%~30%,病死率为10%~55%,约60%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预防措施及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5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为观察组,患者入选标准:(1)确诊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4];(2)通过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病原菌;(3)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并发严重的先天性畸形;(2)并发遗传代谢性疾病;(3)患儿有染色体异常。另外,选择同期非败血症早产儿55例为对照组。本研究得到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方法(1)真菌培养及鉴定:患者入院后采集股静脉血2 mL,将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于室温或者37℃进行培养1~3周。必要时可在玻片下进行小培养协助进行鉴定。菌种鉴定按照菌落的形态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进行判定。(2)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制作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记录2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等。

2 结果

2.1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见表1。35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病原菌主要有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粉状毕赤酵母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2.86%(15/35)、17.14%(6/35)、14.29%(5/35)、11.43%(4/35)。

表1 35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病原菌分布情况Tab.1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5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ungal septicemia

2.22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见表2。2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肺炎、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硬肿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氟康唑预防性应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preterm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各项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应激性溃疡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

表3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ab.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fungal septicemia in preterm infants

3 讨论

真菌性败血症是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5]。真菌入侵患者血液及组织内并不断生长繁殖,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主要包括深部真菌感染及真菌性败血症[6-7]。真菌性败血症会侵袭患者全身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心、肾、肝、脑、关节及脾等[8-9]。

以往的研究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是真菌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也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10-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能够产生生物膜,从而抵抗真菌药物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与患者静脉营养、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12]。白假丝酵母菌属于机会致病菌,常位于胃肠道、口腔等,当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降低时可导致真菌性感染[13]。相关研究认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导致早产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首要致病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位于第2位[14]。近年来,随着其他类型的假丝酵母菌所致感染状况的不断增加,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也发生了变化[15]。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有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粉状毕赤酵母菌、季也蒙假丝酵母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罗伦特隐球菌、无名假丝酵母菌比例较高,分别为42.86%、17.14%、14.29%、11.43%。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需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静脉营养及反复的侵入性操作,且住院时间较长,出现真菌性感染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巨细胞病毒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氟康唑预防性应用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应激性溃疡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6]。胃肠道是各类真菌定植的场所,约1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1周胃肠道即开始出现各类真菌的定植。此外,肠道菌群也是预防早产儿出现真菌感染的免疫屏障。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会破坏早产儿的胃黏膜屏障,进而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使真菌更容易定植,进而增加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概率。巨细胞病毒是属于疱疹病毒科的一种DNA双螺旋病毒,是新生儿及胎儿时期最容易感染的病毒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早产、死胎及宫内生长受限等密切相关[17]。本研究结果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巨细胞病毒导致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多见,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比率最高,白假丝酵母菌次之。发病前已达全胃肠道喂养、应激性溃疡及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针对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假丝性溃疡真菌性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胃铋镁预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下呼吸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