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2018-08-27 08:35王曼菲李英哲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反思素质教育

王曼菲 李英哲

摘 要:基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人才观演变,素质教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而在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包括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都纷纷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否“核心素养”的研究最终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最终实现,这是笔者希望能够解决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素质教育;反思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变革

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的九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总共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分别是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阶段的课程改革(1949年至1964年),“文革”时期课程改革(1964年至1976年),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77年至2000年)以及新世纪教育创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至今)。

纵观我国九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主要的发展脉络如下:

(1)课改的内在逻辑。每一次课改都与当时的社会变化发展、政府的教育政策等相关,从中央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实施改革。

(2)课改的价值取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改革都有内在的价值取向进行指导,如五十年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六十年代注重工农业劳动技术生产等。而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价值取向。而随着时代发展所涉及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价值取向的权衡也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所考虑的重点问题。

(3)课改的制约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领悟较游离,学校管理层与实施层也缺乏必要的一致性,使得课改的真正落实情况存在一定差距。素质教育的实现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4)课改的路径怪圈。每一次课程改革之后,依旧会伴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给学生减负的问题。但似乎每次课改的重点放在减负,可现实当中学生的负担依旧很重,教师和家长同样也负担满满,以减负为起点的课程改革,最终还是又回到原点。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上不仅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而且引领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也如同一场博弈,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其影响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更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变革。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我国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是在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针对当时的国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改革,但与此同时,用于指导课程改革的理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后续的实施经验还是课程结构的设置和理念的运用,都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2)教师的教育问题。目前一些教师难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及方式方法等,面对新课程改革难以适应。另一方面,新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虽经过培训,但他们在教学方法上仍尤为欠缺,不懂得如何将理论转变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难以适应新课程。

(3)教学评价难以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鼓励性评价的作用,将新课改要求中的发展性评价和尊重学生的发展简单理解为一味地鼓励,其实这不但不会有积极的作用,反而使教学评价难以达到效果。此外,高考制度与新课程同步进行,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考试目标的影响,这也使得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4)课程改革经费和城乡差异问题。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存在差别,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在城市学校推进相对较为容易,而在农村地区则比较困难。缺乏充足且质量高的教师队伍,教学设施也较为落后,加之政策和经费保障不够充分,农村的基础教育实施情况令人堪忧,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城市与农村的落实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已经在我国实施了30余年,然而实际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除了应试教育的固有影响难以改变,课程改革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之外,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也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1)学校层面。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素质教育能够实现的最终场所。在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时,学校应该在立足本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做好迎接改革的准备,也应该为此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率先改变培养观念,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

(2)教师层面。不仅是学校层面应该重视及时对教师进行的在职培训,使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也应该重视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自觉主动地给自己充电,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家长层面。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呵护,家长在努力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分数并不是孩子的唯一,成功成才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而真正尊重孩子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希望达到的。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九次课改也在积极地进行尝试,素质教育的观念也一直在付诸于行动和努力,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实现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素质教育到底有多远,这个无从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社会、学校乃至学生家长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价值观,不将分数视为唯一,立足于本土实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素质教育是终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吴长法,王琪,李本友.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29-35.

[2]齐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教学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03):36-41.

[3]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3,(01):6-10.

作者简介:王曼菲(1995—),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教师管理。

李英哲(1994—),男,辽宁本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教师管理。

猜你喜欢
反思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