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琴
摘 要: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可见书籍对于教育何其重要。要学好语文,光读教科书是不够的,语文教学要更多地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在书的王国里浸透、悟透。基于这样的理念,老师常根据教学的单元专题推荐阅读相关课外书,力求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两年多的课外阅读教学探索,常思索: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与检测?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探索;文学素养
一、谨记检测与评价的原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激发阅读情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检测与评价的原则就是课外阅读这个圆的规矩,它能帮助老师检查阅读的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明确阅读的方向,找出差距,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内阅读,是无处不在的。《朗读手册》有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家庭里,父母是非常注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的。一般每天都会有一段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间,爸爸妈妈也常会给孩子读书。课外阅读的随时性也决定了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与检测应该是充满人文色彩的,无处不在的。有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是我常会在不经意间和孩子聊聊读书的体会,点评他们读书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劳动被关注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在与孩子共读《笨狼的故事》时,我走到孩子中和他们聊天:“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你觉得哪些情节最吸引你?”当我们有共同感受时,我会说:“哦,我也喜欢这段描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孩子的见解很中肯时,我会表扬他们:“你讲的笨狼的形象很吸引人哦。”孩子的理解有所偏差时,我会反问:“你觉得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谈话改变了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却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关注与鼓励。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缺乏信心了,我会跟他们说:“古人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孩子们会马上接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看着他们,笑眯眯地说:“读书多的孩子就是知识丰富啊!谁能给大家讲讲这句名言的意思?”争先恐后发言后,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了。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就是对孩子阅读最大的肯定,孩子也在复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和人格的陶冶。
二、丰富检测与评价的方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地展示阅读的成果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如何检测和评价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孩子真正受益呢?人们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检测之外,我还根据学生所读的书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闯关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课外阅读。
第一关:《课外阅读手册》我会记。这是最简单的一关,是孩子走进书本、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过程。每周的周末、周二、周四,孩子在这三次的课外阅读时要完成一页《课外阅读手册》,认真完成的孩子都可以得到A等的评价,优秀的阅读笔记可以是A一个“+”,或是兩个“+”,还可以得到在全班展示读书笔记的奖励。而所有过关的孩子都可以在“课外阅读闯关擂台”的表格中画上一面小红旗以示闯关成功。
第二关:“课外阅读”我会变。这是最难的一关,但这一关给学生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也能了解孩子阅读的情况以及孩子之间的差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所以也是最有趣、最丰富多彩的一关。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背诵古诗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演情景剧等。在这一关里,学生只要认真完成,同样可以在“课外阅读闯关擂台”的表格中画上一面小红旗以示闯关成功;做得优秀的孩子更会获得一二三等奖和神秘小礼品。这一关中小小的礼品奖励和成功的体验补偿过程的辛劳,使孩子战胜懒惰,信心增强,阅读兴趣与意志增强,推进阅读的进程。
当全班共读一本书时,因为阅读能力的不同,孩子的阅读速度也不一样,为了解决阅读快慢不同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我还组织孩子制作“好书推荐”手抄报。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把阅读收获用文字、图画或是声音的方式表现出来,是课外阅读质的飞跃。
三、牢记检测与评价的目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地渴望阅读,提高个人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同时也指出:“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通过两年多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充满活力、富有人情味的评语让孩子们变得自信了。在闯关过程中,因为有补测的缘故,阅读水平较落后的孩子变得积极了。随着拿到证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发现喜欢阅读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从实验开始,每学期开学之初,孩子们会主动说:“老师,推荐书目什么时候发呀?”“老师,我给你推荐一本很好看的书。”更难得的是,有些只看武器类书籍的孩子竟抱着杨红樱的书在读。有次秋游,导游考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孩子踊跃回答,令导游惊讶不已。一个孩子悄悄跟我说:“老师,幸亏你让我们读了《昆虫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我想只要有了这种阅读渴望,坚持阅读,“量”的积淀肯定能带领孩子出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