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光勇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科学课最易出亮彩之处在于板书。试从多角度阐述板书的切入点。
关键词:小学科学;板书;三态变化
科學的内容散乱,知识点也散,如果不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很难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堂。现在流行于思维导图,用在科学上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在科学课上板书,更是科学课的亮点。
一、精彩处引入板书
科学课如果能较好地把握课堂,把知识点呈现给孩子,这样的课堂会上得很紧凑,否则孩子就是在听天书。学生的生活知识较少,对科学的自然现象,他们也知之甚少,大多数受孩子信息时代的影响,他们善于直观思维,而他们的抽象思维非常简单,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如果能较好地把知识点以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孩子,孩子能较好地补充自己知识的不完整性和更好地掌握所有的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就有过这样的体会:
在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水在自然界的多种状态,让学生整体认识一下水存在的不同形式。
师:刚才我们看了大屏幕你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有哪种形式?
生1:有雾。
生2:有雨。
生3:有冰、有霜冻、有雪。
……
学生根据刚才看多媒体的展示把自然的水的形式都说了出来,笔者话锋一转:你们能把这些云、雾、雨、露、霜、雪、冰……分分类吗?
生1:(教室里惊了一分钟)我能把天上飘的分为一类和地上的分为一类。
生2:(立刻反对)不能这样分类。
针对学生遇到这样卡点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笔者在黑板上立刻板书:
水的三态变化
这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立刻明白刚才水的种种现象如何给分类了。就这样一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经过老师的实验,学生的观察,把水的三态变化规律根据教师的板书一下子就能较好地掌握了。
二、质疑中切入板书
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教师解决孩子多少的“卡点”,而不是课堂中存在多少“闹点”。科学上多少伟大的结论都是来源于学生的质疑,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疑问。这样我们在板书时也要抓住机会。如“液体的热胀冷缩”,我这里有个平底瓶,猜猜里面装的什么?(板书水)用气球皮封住了瓶口,把它放进热水中也是里面的水受热,你们猜猜会是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气球膜为什么会鼓起来?
生2:能不能对这个装置进行改造?
生3:为什么要安装这个带有细玻璃管的胶塞?
……
就这样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梯度中写出板书
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每个层面的学习中及时板书,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笔者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推测?混合实验后豆子和沙子的变化,然后再分离,豆子和沙子没有变化,笔者板书物理变化没有发生新物质。然后做白糖加热的实验,笔者板书化学产生新物质。
就这样根据学生的观察,学生讲出变化的内容,教师升华一下语言就可以,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四、生成中插入板书
在科学课上生成的知识可以屡见不鲜,教师如果处理合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能成为科学课上的亮彩。《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说,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相互渗透,科学学习能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
笔者在执教“金属热胀冷缩吗”中出现两个生僻字“锑”“铋”,这两种金属笔者这是顺带着给学生矫正一下字音,没想到整堂课充斥这两个字的错误读法。因此,我把这两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再也没有错误的读法啦。这样,科学课综合素养也能较好地体现出来。
五、收获中点出板书
科学课其实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科学课中学生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老师及时把学生的收获板书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赞赏、是一种肯定,本堂课的重点也就跃然纸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笔者让学生动手测自来水、温水、热水。学生测好后让他们交流收获。接着,间隔10分钟继续让学生测量。最后让学生测量冰水的温度。每次学生的收获,笔者就给学生板书出来。这样,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收获,取得成功,所以学生想学、乐学。
总而言之,科学课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科学老师要谨记用板书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从小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