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语口译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2018-08-27 03:23徐旸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德语口译情境教学法

徐旸

摘 要: 基于非翻译专业德语口译课教学面临的课程时间少、学生口译基础弱、对口译教学期待高等问题,提出以德语语言知识为基础、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言外专题知识为辅助的德语口译教育方式,并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推进。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建立情境化的技能分解的案例资料库,采用多种参与互动的口译课堂教学方式,并积极拓展学生口语技能训练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 德语 口译 情境教学法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三年德语的基础上就要口译,面临很大的难度,不论是专业的语言知识,还是翻译的背景知识,以及翻译的技能知识都需要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及能力培养成长模式,为以后的口译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非常重要。综合国内外德语口译教学经验的研究,本文提出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一种渐进能力培养模式,以德语的语言知识为基础,逐渐培养口译的技能,在情境中认识和意会知识背景的重要性,从熟悉的知识场景逐渐过渡到陌生的知识场景,逐步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知识形成的语言能力拓宽知识面的方法。

一、非翻译专业德语口译教学中的问题

1.口译课程时间少

口译是用一种语言转述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在国内除了翻译专业教授口译外,还有大量的外语专业讲授口译,但口译课只是外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德语语言文学类专业中,口译只是一学期的课程,一般课时量为每周2节,共34节。在34节的课程中既要讲授口译的理论,又要有口译的训练,教学时间有限。在非翻译类或翻译方向的口译教学中其教学模式或方法与翻译专业应有很大的区别,难以完全借鉴国内已经比较有影响的口译教学模式,比如“广外模式”和“厦大模式”。在课时无法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好一门口译课是外语专业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

2.学生口译基础弱

根据法国意涵学派的理解,只有对两种语言都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口译。但是德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口译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大学才开始接触德语,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就要口译,难度很大。首先要学习口译的理论,包括(1)口译工作的特征;(2)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3)口译的基本技能[1]。学生基本是在零基础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和理解。其次,口译是一种技巧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的训练,才能获得能力。口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和口译技能三个部分[2]。仅口译的技能涉及:(1)逻辑整理与记忆;(2)译入语复述能力;(3)译前准备技能等方面[3]。学生是在德语语言知识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学习口译的理论和技能的,在薄弱的语言知识基础上能够承载口译的理论与技能吗?

3.学生对口译教学期待高

不论是德语专业的学生还是外界的人总认为学习了德语专业,毕业后就应该能够从事口译工作。学生和外界的期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反差的。口译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技能,要求从业者对两种语言都非常熟悉,熟悉双方的文化和知识背景,还有很高的技能水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太现实,更何况学生的语言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外界的高期待和现实情况的反差说明需要为德语口译课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如果一味地强调理想的目标,或者高目标只会使学生产生沮丧,让老师无从入手。学生和老师在口译教学中的挫败感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又不利于外语类专业的发展。

二、德语口译教学模式选择

1.一言二能三识的方式

口譯人才的知识结构可以划分为语言知识版块、百科知识版块、技能版块[4][5]。因此,口译教学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的。国内口译的训练方式可以概略地分为两类:(1)以题材训练为主,即在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教学中,以介绍专题口译为主,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口译练习也是从单句到段落再到篇章的翻译。(2)以技能训练为主。即在训练中不强调翻译内容的题材,循序渐进地介绍口译活动中可以切实应用的技能(技巧)[6]。题材训练强调专题语言知识、言外知识的重要性。技能训练强调口译技能的重要性,要高质量地顺利完成口译需要三方面知识的完美配合。但对于初级口译教学来说,面临如前所说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等问题。在教学实际中逐渐总结提出一言、二能、三识的教学兼容方式,以解决有限时间中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口译技能、言外知识的时间分配问题。

一言,以德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为基础。学生的德语语言知识还比较薄弱,在没有扎实的德语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口译技能甚或言外知识,就是将大厦建在沙滩上。德语口译课是整个德语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一环,应该将德语口译课与德语知识的习得,德语语言文化的发展相联系起来,而不能将口译课与其他课程割裂开来。在口译课上要注重德语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以德语知识的充实和完备作为口译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能,在学生熟悉的德语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练习口译技能。学生的口译技能训练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如果要求学生在语言和口译技能两方面同时用功,那么对学生的要求就太高。在口译训练素材的选择上,保证多数素材是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德语语言知识,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译技能上,训练和学习效果就大大强化了。

三识,选择学生熟悉或比较熟悉的言外知识领域练习口译技能。语言是要传递信息的,不同的专题领域需要的专业知识有很多不同,如果一味强调某些新的专题领域,或者说离学生已有的知识领域比较远的专题知识,就会增加口译教学的难度。对于初级口译教学来说,选择学生熟悉的和比较熟悉的言外知识领域,学生在译前准备和理解的时候可以大大降低理解难度,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口译的技能上,有利于学生德语语言知识和口译技能的提高。

2.情境与渐进的方式

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相关技巧运用到口译的实践中。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技巧的训练有循序渐进的步骤。在口译课程实践中采用情境与渐进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将口译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用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口译技能的增长[7]。大家都是在真实场景中习得了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借助母语翻译外语,这样的翻译就是在外语和现实间增加了母语转换的时间,这样的转换会影响我们理解的速度。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强化外语和情境的关联,不用通过母语转化,直接将外语和情境联系起来,大大节省了理解的时间,最终将外语与情境的关联转化成如母语与情境的关联一样。因此,口译的训练素材选择就非常重要,要能够情境化的,使学生借助情境将两种语言关联起来,情境成为口译的一个桥梁。

渐进的教学方式是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众多小目标,每次口译实践训练有个主要的小目标,所有练习都围绕这个小目标进行,当这个小目标基本实现再进行第二个小目标。以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口译能力的好处是:(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每次实践中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容易有学习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2)口译的基本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口译技能的训练需要反复、需要强化。如果学生同时进行几个技能的训练容易顾此失彼。在口译技能训练安排上进行分解重复,降低学习技能难度,提高掌握技能的熟练度。

三、口译情境教学的实践

1.平衡语言与技能的口译课程目标体系

对于德语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口译是一门专业课,但学生普遍抱有较高的期待。对如何学习又充满了困惑,口译课跟口语课有什么区别,与基础德语有什么关联?学完后是否可以从事口译?根据对德语口译课教学模式的分析和选择,明确口译课的目标体系。德语口译课是以德语语言知识为基础,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言外专题知识为辅助的一门专业课。(1)口译有行业标准、专业学习标准和初学要求。专业课的口译课是一门介绍和训练口译技能的初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口译的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标准,在认识到口译的分类和层次标准的基础上开始口译的初级训练,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口译的基本方法,能够承担初级的口译任务,并可以进行更高级别的口译深造。(2)口译课程的学习应与综合德语、德语口语等专业课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共同促进德语语言知识的领会。口译课不但强调口译技能的学习,更要将原有的德语语言知识进行强化、深化的理解,逐渐将外语转化成母语的一个过程。口译课教学是与其他德语专业课的课程并行不悖的,促进德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其目的之一。

2.建立情境化的技能分解的案例资料库

口译可分为在发言同时进行的同声传译和在发言部分或全部结束后进行的交替传译。口译都是即兴的,衡量口译优劣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忠实、及时[8]。虽然德语口译课一般只进行难度较小的交替传译的训练,但对口译者的记忆、理解、转述仍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大量的实践训练中才可能形成这样的能力,要训练就必须有合适的素材。虽然国内外相关素材已有不少积累,但如何根据情境化的渐进的训练方式要求,找到既符合学生已有的德语语言知识,又是常见的生活情境,能对口译技能适度分解的口译案例,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中应逐渐摸索,逐步收集、准备案例。具体方法有:(1)在同学们已经学习的各类教材中找合适的素材,进行剪辑组合,再找德国人进行对话。连续口译的语音素材以一分钟为主,一般会配上多媒体的画面,在语音出现前会有相关的场景和画面。(2)在德国经典的电影或电视画面中截取非常精彩或经典的对话,以此作为德语口译的素材。(3)在德国对中国的最新新闻报道中选取素材[9]。

3.多种情境参与互動的口译课堂教学方式

口译通常遇到的话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叙述言语类、论证言语类、介绍言语类、礼仪言语类、鼓动演说言语类、对话言语类[10]。根据不同的话语类型有不同的口译训练方式,比如叙述言语类、演说类一般用单向口译的方式,而对话言语类则用双向口译的方式。从学生课堂情境训练的参与来讲用双向口译的形式比较好,既叫“对话翻译”(Dialogue interpreting),又叫“三角对话”(Three-cornered situation)练习。

具体做法是:三个学生组成一组,一个讲德语,一个讲中文,一个做这两者的口译。在练习前设定情境、身份、主题,但实际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三个学生的母语都是中文,在此训练过程中只有讲中文的学生比较轻松。一位学生要连续讲德语,口译员还要实现德语到中文、中文到德语的转换,往往持续不了几分钟就会回到母语。介绍言语类、礼仪言语类的口译参与效果较好。

4.拓展情境口译技能训练的第二课堂

口译训练技能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译前准备。如果在课堂中完成,课堂的讲解训练时间就太少。所以译前准备的相关训练都安排在课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口译信息的获取,可以开辟口译微信群。在群里发布译前准备的内容,口译技能、知识点,口译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心得与交流等,使口译课拓展到课外,拓展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3][8]仲伟合.口译教学刍议[J].中国翻译,1998(05):19-22.

[2]仲伟合,詹成.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一)[J].中国翻译,2016(06):39-42.

[4][6]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01):52-53.

[5]刘和平.译前准备与口译质量——口译实验课的启示[J].语文学刊,2007(7):73-76.

[7]宫华萍.情境法口译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7):257-261.

[9]贾兰兰.专题口译课程中的知识积累与技能强化——广外口译专业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之三)[J].中国翻译,2017(02):52-56.

[10]刘和平,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中国翻译,1994(06):22-24.

猜你喜欢
德语口译情境教学法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