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文化研究综述

2018-08-27 03:23石大姚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文化内涵

石大姚

摘 要: 随着东坡文化的广泛传播与运用,学界对其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一大批可喜的研究成果。追寻苏轼的足迹与诗词文赋,各个地区结合本地特色赋予了东坡文化丰富的内涵。学界就东坡文化的内涵、发源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其与“教育因子”、旅游开发的关系多有论述建言,涌现出大量颇有见地的研究著述。

关键词: 东坡文化 文化内涵 教育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东坡文化就正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它随苏轼、苏洵、苏辙的足迹,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发展和传承。学界在弘扬东坡文化上,也做了相应的努力,对其研究多有著述,具体如下:

一、东坡文化的内涵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黄冈)期间,躬耕东坡,并仿白居易“香山居士”雅号,号“东坡居士”,以此为节点,学界对于东坡文化的内涵及其外延,特别是与苏轼文化的关系遂有着不同的理解,其大体可分为两派。

第一派学者认为东坡文化是苏轼贬谪黄州后,以“东坡居士”为号之后所产生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不同于其他以苏轼或苏轼家族为表征的文化,如“苏轼文化”、“三苏文化”等。其中谈祖应认为“东坡文化是以苏东坡贬谪人生的观念形态为研究对象,具有苏东坡鲜明个性特征的有关其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及生活方式等之总和。它不是‘苏轼文化的简单复制,更不是‘三苏文化的刻意翻版”[1],并在《“东坡文化”之肇始、解构及重构》一文中,更加深入论述确证黄州是“东坡文化”肇始、解构及重构之地。其他学者如赖玉芹、饶学刚[2]等皆持此种观点,认为东坡文化发端于黄州,但对于东坡文化之定义略有不同,如赖玉芹认为“凡是与苏东坡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结晶都属于东坡文化”[3]。

另一派学者则以东坡代指苏轼,所谓“东坡文化”的实质即等同于“苏轼文化”,认为二者本就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朱靖华认为:“东坡文化不仅是某一方面意蕴的纯粹产品,而是多种意蕴的有机整合,它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功能的立体文化系统。”[4]左国华、谢鸽认为东坡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包含以苏东坡为中心形成的集历史学、艺术学、军事学、文学养生学、烹饪学、医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5]。总而言之,两派对于东坡文化认识之异,在于东坡文化的外延,即对于东坡代指苏轼一生的成就及其文化现象。但两派之间并无本质区别,更多的只是表述上的差别,多系文字而已。

二、东坡文化的发源地

苏轼出生于眉州(今为眉山),随后在凤翔、杭州、徐州、密州等地任职。为官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新党执政等问题相继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尤其在黄州(今为黄冈),他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别号为“东坡居士”。因此,学界多认为东坡文化发源于黄冈。

談祖应从说文解字的层面解释东坡文化是一个偏正短语,“东坡”就限定了“东坡文化”的范畴。其认为“东坡”,一是指东坡这个人,二是指黄州城东数十亩的故营地。此外,他还谈到了“居士”的称谓、建构东坡哲学体系等都始于黄州[6]。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涂普生认为“东坡文化的生发与成熟,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由苏轼向东坡居士转变所经历的非常的、深刻的变化所生发和成熟的一种文化”[7]。黄州是东坡文化的发源地[8],对此,赖玉芹、谈祖应、饶学刚等均持此种观点。其中饶学刚针对“黄州只是东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凡是苏轼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都是东坡文化发源地”产生怀疑。他认为“东坡文化”的发祥地,而非东坡一生的生活地或称涵盖地,正如任何祖先、民族、文化、文明等兴起一样,发祥地只有一处。东坡、东坡居士、东坡文化是在苏轼谪居黄州后诞生的。至于苏轼后半生官居朝廷、颍州、扬州、定州等的仕宦文化,贬谪文化,各地以“东坡”命名的东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可以视为东坡文化的延续、升华和辉煌,或者统称为广义的“东坡文化”。但这些与东坡文化发祥地毫不相干,更与东坡文化的发祥地毫不相干[9]。

三、探讨东坡文化的“教育因子”

尝有学者言,苏东坡是一位立功、立业、立德、立言等方面卓有成就之人,两篇《赤壁赋》不知触动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之心弦。其思想及经历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子,如何将其与当前思政教育相联结,学界对此亦有所论述。如胡燕在《东坡文化的传承与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探究》一文中分析了东坡文化精神在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感悟世事人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等方面的作用,并对东坡文化在高职校园传承的形式及途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0][11][12]。李新、刘昊旸在《论“东坡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苏轼所秉持的明道宏德、志存高远的理念,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的作风及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行为,分别对当代学校的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周吉群在《挖掘名人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名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以东坡文化为例》[14][15]中都提到了名人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以眉山教育发展为例,论述了苏轼及东坡文化对眉山学校的特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在建筑元素、办学理念、课程系统都融入了东坡文化,极大地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此外,周珺黛在其硕士论文中还论述了黄州东坡文化在高校美术课程中的运用与体现[16][17]。由此可见,东坡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之重,尤其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之深。

四、对于进行东坡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言

在我国大力提倡挖掘传承传统文化的号召之下,名人文化在很多地区、领域得以体现与运用,并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力量。以苏轼为中心的东坡文化就在眉山、黄冈、惠州、儋州等城市的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学界对此也多有论述。

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在党的十八大指引之下,提出“以东坡文化为特色塑造眉山文化品牌,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据此,刘晓琼梳理了眉山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主要文化,并指出旅游和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及对策。如确定文化主题,进行旅游分区规划;开发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等[18]。在如何将黄冈的东坡文化整合其旅游资源的问题上,郭杏芳提出按照苏轼的踪迹,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对苏轼的各种经历进行挖掘,增加黄州旅游的传说和意趣;整理苏轼的诗词文赋,开发旅游产品等措施[19]。林善炜在《东坡文化助推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儋州市为例》一文中阐述了东坡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并指出旅游精准扶貧应当贯彻东坡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达到扶贫的长效性[20]。此外,还有《保护历史遗存,传承东坡文化——浅析常州市东坡公园之文化再塑造》、《惠州传承创新东坡文化注入发展新动能》[21][22][23]等文章,也为东坡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不少借鉴。总之,在当代城市的发展中,追寻苏轼的足迹,凡是其走过、生活过的城市,几乎都将其作为一种特色的助推力进行挖掘开发,并将其弘扬开来。

综上所述,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就东坡文化的内涵、外延、发源地、旅游开发等已多有研究,但对东坡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联系的探讨相对较少,且多偏重于学术伦理的分析,少有具体课程案例的结合与教学方法指导,难化为实际教学所运用。此外,从现有研究成果数量上看,多以黄州为中心,研究倾向性较为明显,但研究多浮于表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多元化发展下,东坡文化被广泛传播开来,且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谈应祖.论东坡文化的特征[N].黄州日报,2010-10-20.

[2]饶学刚.东坡贬居黄州考[J].黄冈师专学报,1994(02).

[3]赖玉芹.明清黄州的东坡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4(02).

[4]朱靖华.苏轼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

[5]左国华,谢鸽.浅析黄冈东坡文化发展现状、意义与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6]谈祖应.“东坡文化”之肇始、解构及重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6).

[7]涂普生.东坡文化特质初识[N].黄冈日报,2010-8-12.

[8]李新,韩松言.“2010中国·黄冈东坡文化国际论坛”会议论文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11(1).

[9]饶学刚.“惟有东坡居士好,姓名高挂在黄州”——再谈东坡文化的发祥地在黄州[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10]胡燕.东坡文化的传承与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11]郭杏芳,胡燕.东坡文化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意义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12]胡燕,涂普生.东坡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13]李新,刘昊旸.论“东坡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启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14]周吉群.挖掘名人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学校特色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6(24).

[15]周吉群.名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以东坡文化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

[16]徐文杰.弘扬东坡精神 加强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17]周珺黛.黄州东坡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赤壁图为主题的“综合·探索”领域[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16.

[18]刘晓琼.推动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6).

[19]郭杏芳.浅议黄冈旅游资源中的东坡文化开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20]林善炜.东坡文化助推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儋州市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

[21]林凌.保护历史遗存,传承东坡文化——浅析常州市东坡公园之文化再塑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农林),2012(03).

[22]王彪.惠州传承创新东坡文化注入发展新动能——第六届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节举行,东坡祠景区复原工程动工[N].南方日报,2015-12-3.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文化内涵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