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喜
摘 要:中年级的小学生相比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个性更加突出,相比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则思想还不很成熟,此时的数学教学工作,应更加重视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培养中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年级小学生;数学兴趣;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大脑中学习意识从无到有的重要过渡时期。此时的小学生数学知识框架初步形成,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则很容易在数学课中走神。3~4年级的数学知识相比于低年级来说更加深奥,对于中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不再和语文一样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也不会如同音乐课一般拥有优美的旋律,所以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当然数学学科本身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以中年级小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科学的方式,也可以弥补这一点。所以对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来说,能否让中年级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
中年级的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数量等数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小学中年级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从生活入手,让小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的奥妙。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中年级小学生接受数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学习氛围
要激发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数学教师只有带着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中年级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中年级小学生有信心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见解。在具体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用平等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成绩优劣和性格好坏区别对待。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就算是学生回答问题错了,也要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予赞许。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就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敢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中年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亲手操作。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师可以充分满足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让中年级小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应该让中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从最初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按照不同的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让中年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形成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准备相应的彩纸卡片,让学生按照数量自己数数,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果。接下来,教师引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会除法,向学生介绍除法带来的便利,让学生发现除法的好处,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在中年级小学数学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题思路
由于中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高,所以他们对待问题也更容易产生不同的思路。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时期。作为中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题思路的方式,培养其创新意识。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答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对提出新的解题思路的学生给予表扬。让中年级小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解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中年级小学生体会到创新的快樂,这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中年级学生具有这一年龄阶段独有的特性,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征,采用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让中年级学生了解数学的奥妙,爱上数学。
[1]郑淑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好家长,2017(31):189.
[2]童 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