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竹芳
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伴随传统旅游业、在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随之接踵而来,对旅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强化对我国旅游企业风险控制,而金融审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在金融审计视角下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对旅游企业风险控制的审计监督策略进行探索。
金融审计是金融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金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会计记录、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反映的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的监督和审查。金融审计肩负着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深化金融改革等重要职责。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被视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在,但也面临着许多系统性的风险。因此,必须发挥金融审计的重要监督作用,重视金融审计的全面覆盖,通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以及审计人员等诸多方面予以改进和优化,促进金融审计在防范旅游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均在积极尝试着推进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定的风险。通过针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审计工作发现,造成旅游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一定风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企业要立足于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出政策方针的优势,构建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仍未彻底计划经济时代思想理念的桎梏,管理体系与模式都带有浓郁的计划色彩。近年来,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各种状况不断出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配套管理制度的缺乏,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仅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也会给审计工作设置重重障碍,引发严重的审计风险。
在对旅游企业进行审计过程中,尽管审计人员能按照正确的流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审计,审计手段却仍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1)旅游审计未能投入足够的人力与物力,无法深入、透彻地查清企业所有运营项目;(2)审计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对所有审计事项做出详细说明;(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不能精准把握各种审计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做出不科学的评判;(4)审计规范具有明显滞后性,与审计实际不相匹配,如果只是机械地参照审计规范,必然会增加审计风险。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特征,业务项目纷繁复杂。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出于对利润的追求,旅游企业逐渐与其他行业进行了深度整合,吸附了大量旅游中介的参与,构建起动态化发展,审计内容不断增加。审计人员大费周折,仍无法还原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确判断;(2)旅游企业尚未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管理极为松懈,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无误地揭露出所有问题;(3)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置于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篡改数据、伪造证据,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仍无法弄清真相。所以,当旅游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加剧了审计风险。
科学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企业得以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当企业具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通过有效的审计手段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营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目前一部分旅游企业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企业内部管理存在大量明显的漏洞,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占用资金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在金融审计视角下,应当通过有效的审计手段及时发现旅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形成有效的审计结果,并合理的运用审计结果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出旅游企业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具体应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入手:
金融审计视角下,应建立针对旅游行业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对旅游企业风险的动态监测,防患于未然,力求实现规避风险的效果。具体而言:(1)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的优势,开展对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各潜在风险点的预警和检测;(2)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旅游企业相关业务的风险检测,及旅游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高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强、准确度高的风险审计测评指标,动态分析和评估旅游企业的各项业务,及时发现审计对象的风险情况,提高审计监控的有效性,促进金融审计“免疫功能”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旅游企业风险控制中,应明确旅游企业的重点环节和因素,并将其纳入到金融审计重点之中。具体如下:(1)明确旅游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审计人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测试,对审计流程进行检验,判断并识别出目前风险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管理与操作漏洞;(2)加强对政策落实的跟踪审计。近年来,国家正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列的政策。为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并有效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审计人员应侧重针对旅游企业对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切实反映出旅游企业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审计获得的结果,为促进旅游企业更好地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审计活动的复杂性与日提高,金融机构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潜藏着各种风险,审计人员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在旅游企业风险控制中,审计人员应着力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旅游企业风险控制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具体而言:(1)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解读国家政策,提高业务能力;(2)提升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感性,提升个人洞察力与理解力,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简明扼要地做好审计记录,最大化发挥出风险监督作用;(3)注重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促进其计算机审计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开展针对旅游企业的审计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应积极开展针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活动,有效地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控制和减少违规违章操作,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活动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在线旅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随之而形成的“旅游+金融”的商业模式得到较快发展,金融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传统金融审计方法显然无法适应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审计方法层面的不足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例如,过于强调事后监督的重要性,审计深度与广度不够,无法对隐藏性问题进行揭露与追查。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审计评价的合理性、权威性、时效性等。在金融审计视角下,为有效地抵御旅游企业的金融风险,可尝试对金融审计方法予以创新。
首先,应按照正常的审计流程,采用适宜的审计方法,对各种经济行为进行监督、核查,为政府部门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有效的金融审计形成对金融主体起到威慑与约束的作用,使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揭露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对各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其次,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审计方法、改善审计手段,开展持续审计活动,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旅游企业风险控制当中。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可以实现数据与信息上的对接,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提高审计活动的针对性,达到精简审计成本的目的。此外,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更加深入、细微地发现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层次分析,有效规避抽样审计风险,金融审计真正成为降低金融风险的“护航”。
总之,金融审计要发挥出重要的协调、监督、管理作用,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增强“免疫”功能。金融审计视角下,我国旅游企业发展中,必须在准确把握自身制度建设、业务层面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现实不足的基本情况基础上,着力于从人员、技术等诸多层面探索金融审计视角下的旅游企业风险控制策略,以便可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