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预习

2018-08-26 18:02宋华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预习阅读

【摘 要】“少教多学”实现了教学重心的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轨道上来,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教学;预习;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89-01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少教多学”是呼吁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投入学习之中,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少教多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实现了教学重心的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轨道上来,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轨道上来。

要真正实现这种转变,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真正的自主学习是源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一种自主探究和创造。可是我们的课堂上经常是这样的:老师讲得兴趣盎然,而学生听得蔫头耷脑。其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新授内容不知情,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读书的时间就受到限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些孩子还没能读完课文,或者还没能开始有任何自己的思考时,老师已经根据自己的备课开始了新授课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毫无准备,也就势必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深入参与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也不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是学生最疑惑最想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师生间缺乏双向的交流,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老师越讲越没兴致的情况就会出现。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学会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进一步明确目标,完成基础性知识或准备性知识。

如布置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采取“分步预习法”,第一步:阅读课题,揣摩内容。通过默读课文的标题来揣摩一下本文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步:默读提示,明确要求。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感悟作者怎样的感情等;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下的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这一步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朗读课文,查清字音。在前两步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自己动手解决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既提高了学生掌握汉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生字认识了,然后就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好处。第四步:精读课文、理清思路。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美之处。第五步:再读课文质疑问难。俗话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也就是弄明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學习的效果更好。

在自主预习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利用标题引领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本的纲目,它对文章的统领作用不可小觑,对题目的理解必须深刻才能抓住文章的主旨。但很多时候我们教学和阅读都忽略了题目的重要作用。其实纵观我们初中的课文,不管是叙事性文章还是描写性文章,从题目入手教、入手学都能提纲挈领式的总体把握出文章内容。

一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是我们读文章时首先要关注的,而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但是面对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读者会理解不同的内容,在教学和学习中首先把握题目并根据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后再读书,这是我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这在教学中也显露出不凡的效果。

《口技》这篇传统课文,我和学生在学标题时就首先明确本文要写口技表演,进而提问:谁表演口技?表演什么样的口技?表演得怎么样?在哪表演?谁看口技表演?感受如何?作者怎样写表演的?如果学生能在读课文时弄清这些内容,那文章内容以及写法也就基本理清了。同样初二第一单元的《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看戏》《竹影》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自读完成。当然提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解决问题,课文作者也不会完全按我们的思路来写作,有些问题就将在教学中删繁就简的来完成,同时找出自己提出的问题与作者作品中的区别,那可能就是掌握本文写法的一个大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把标题和阅读的实际结合起来,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就显得简单易行、条理清晰而且可以驾驭了。当然完全领略一篇文章光凭一个题目是不行的,但是抓标题却能对文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抓好自主预习这一关,是我们落实“少教多学”的关键。只有学生对教材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对于重点、难点有了了解,他们在课堂上才能自主学习、探究,才能质疑问难;老师只有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所了解,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作者简介:姓名:宋华英,1974.10,女,山东省威海市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预习阅读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