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018-08-25 08:27苏锋华黄晓铭黄菊英刘功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1期
关键词:预见性休克心肌梗死

苏锋华 林 耸 黄晓铭 黄菊英 刘功晖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血液流通不畅或堵塞,导致心肌发生严重的持续性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症状主要是胸骨后发生剧烈疼痛、伴随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心肌酶升高,心电图可显示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加重时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2]。及时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可以降低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本文主要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符合重症心肌梗死症状,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下进行。选入标准:①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精神状态和言语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②无自理能力患者。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参照组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1.4±2.1)岁,男21例,女12例;实验组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1.6±2.2)岁,男 20 例,女 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检查,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期间对患者关于病情和治疗的宣教工作,向其讲述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每天向患者讲述病情的恢复状况,可通过讲述过往成功案例,提高治疗信心和依从性;②预见性基础护理,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肾灌注以及微循环功能状况,依据患者身体状况调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防止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肺水肿。若患者发生呕吐,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气顺畅;③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心肌梗死各种并发症的诱发原因,提前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免引发心力衰竭,准备好强心利尿和利多卡因等药物,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等病症时协助医师采取相应抢救措施;④疼痛护理,当患者出现较明显的疼痛症状时,给予吗啡和杜冷丁等止痛药物,防止疼痛刺激交感神经更加兴奋,加重心肌缺血和缺氧,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此外,适当的氧气供应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梗死的恢复;⑤康复训练护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需接受长期的卧床治疗,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病情恢复到可以活动的程度后,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依据实际恢复程度帮助患者进行床边或病房内的慢走,保证每天的活动量,可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病情未发生好转、发生并发症视为无效,病情明显好转且为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视为有效,病症基本消失、未发生并发症等不良反应视为显效,有效率计算方式为有效与显效之和的百分比。②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参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各项计数参数用百分比(%)表示,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护理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有很多,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的剧烈波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酗酒以及便秘都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其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具体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监护和一般治疗、镇静止痛、调整血容量、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家庭康复治疗等,改善预后工作有助于病情的恢复[4]。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遵循特定的护理程序,根据每位患者具体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好对病情的评估和并发症风险预估工作,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及时发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辅导,可以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康复进度造成影响或诱发其它并发症[5]。总之,预见性护理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可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出护理的人性化。

在本次研究中,由护理结果可知,实验组只有1例患者无效,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导致病情的恢复变慢,参照组共有6例无效,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实验组只有1例患者心律失常,参照组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共7例,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失调,心力衰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负面情绪波动较大所致,发生休克的原因主要是血压降低,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排血量减少[6]。上诉数据结果表明,预见性护理可进一步提高重症心肌梗死的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休克心肌梗死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