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祝福》中几处描写四叔文字的细读

2018-08-24 10:50赵振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婆子四叔鲁镇

赵振翔

《祝福》是中学教材里的经典名篇。四叔是这篇小说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虽然鲁迅先生对其着墨不多,但却字字珠玑,蕴含深意,值得读者仔细品味。

一、四叔真的很老吗?

人教版必修3教科书的第23页的插图是范曾先生的《“你放着吧,祥林嫂!”》的画作。图中的四叔头戴瓜皮小帽子,颔下留着长胡子,倒背着双手,俨然是一位老者。四叔真的很老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文本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细读可知,“老”并非指四叔的年纪大。称“叔”和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因为“我”称“叔”就断定四叔的年龄很大。“我”称“四叔”,仅因他“比我长一辈”。“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也不能成为推断四叔很老的理由。“些”字指的是和以前相比的状态。文中的“但也还未留胡子”是四叔年龄并非很大的证据,四叔尚未到达蓄须的年龄,年纪还不大。“老”是作定语修饰“监生”。“老”实则是指四叔作为“监生”的时间久,意在讽刺四叔学力的低下。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中的“改变”明指生理变化,暗指思想变化,这里强调的是四叔的思想没有发生变化,藉此反映鲁镇当时的社会状况。四叔“大骂其新党”便是最好的注脚。教材对“新党”的注释是:“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物。”据此可知,“新党”既可指维新派,也可指革命派或泛指一般的新派人物。四叔对时隔多年的康有为仍余怒未消,并加以大骂,就可见他心目中的新派人物还是康有为等。作为封建卫道士的他,实则该骂革命党。这也说明他对时局的不了解,他的思想还停留在戊戌时期,迂腐落后跃然纸上。闭塞的鲁镇“家家如此,年年如此”自然不言而喻。

还有一个和四叔自身利益有关的原因让他痛恨康有为。因他本可以凭借“监生”的身份获得出仕的机会,即使出仕不成,也可享有一定的特权,如免除徭役、触犯刑律可不受笞刑等。恰恰自维新运动肇始的变革侵害了他的利益,他捐资而得监生自然成了亏本生意,他焉能不记恨康有为这个“始作俑者”?

综上可知,鲁迅先生着一“老”字刻画四叔,并非指他年纪大,而是说他思想陈旧,学力低下。作者用四叔这个典型形象反映当时鲁镇的社会环境。

二、四叔是读书人吗?

文中说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要想弄清四叔的身份,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监生。《辞海》(第6版)的第890页对“监生”进行了如下的解释:

在国子监就读之学生,为入仕途径之一。其名始于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五代及宋均延此称。明代监生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种。清代在国子监肄业者分为贡生和监生两种。监生分为恩监、荫监、优监、例监。乾隆以前并加以严格的考课。后仅存虚名,不被重视。至一般所称监生,指由捐纳取得的。如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取得科名而欲入仕的,都必先捐监生,作为出身,但不一定在监读书。

读了上面的解释后,我们可以了解监生的来龙去脉。鲁四老爷的监生身份来源有两种:要么在监读书,要么捐纳所得。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细读文中对四叔书房的一段描写后,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案头的三部书揭示了四叔“监生”身份的来源。“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中的“一堆”体现了书籍摆放的随意和杂乱,“未必完全”体现了字典的残缺不全。一个“监生”连经常要用到的字典残缺了都不管不顾,又怎么会是经常读书的人?这也和对联脱落了却无人将其挂好的情况相映衬,揭示了四叔很少进书房的事实。《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其实只是“理学”的入门书的注释本,四叔只看这些书,他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的“监生”的来历就显而易见了。他可能凭借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了监生资格。若其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功业”,他的“监生”的身份一定是纳捐所得。

挂错位置的“壽”字体现了四叔思想的混杂。书房的陈设大抵反映主人的思想情趣和文化爱好。四叔的书房没有按照常理来供奉孔子的画像,挂的偏偏是道教神仙陈抟写的“壽”字的朱拓,这不禁让人质疑他的“监生”身份。“壽”字通常情况下,是追求长生久安的人的膜拜之物,一般挂在正堂或卧室。四叔却将其堂而皇之地挂在书房。这透露出他企望长生的道教式的生活情趣,说明他心志不在读书,而在求仙问道,也暗寓了四叔功名不成,兴趣转移的事实。

鲁迅先生并没有详尽地描写书房的陈设和器物,只是选取了几样典型的物品,寥寥数笔就半隐半显地向读者介绍了四叔的身份、思想和价值取向。

三、四叔为什么要当众骂祥林嫂?

祥林嫂在祝福期间死去的时候,四叔却“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一反常举动值得我们细读。按理说,标榜自己“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四叔是应该恪守自己的为人处世信条的,是要“讲理学”的。

四叔骂祥林嫂为“谬种”的背景,不是他独处抒情,而是从众表态。这可从“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看出。祥林嫂的死牵动着鲁镇人的神经。只因“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鲁镇人担心“天地圣众”会因祥林嫂的死而不降福,于是前来找乡绅四叔拿主意。“忌讳仍然极多”的四叔恨这个“罪恶深重”的女人偏在此时死去,太“不吉利”了,分明是与“这个社会”作对,他自然就大为光火并当众恶语相加了,所以他要憤然地骂祥林嫂为“谬种”。

此外,四叔“讲理学”徒见其表,未见其实。“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并被后世儒家信徒奉为圭臬,作为修身养性的一个标准。四叔的“事理通达”仅体现在祥林嫂的婆婆要接祥林嫂回去时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的“心气和平”只体现在祥林嫂被婆婆绑走时,“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除此之外,未见其他。有的只是詈骂频频和不讲情理。四叔没有完全理解“孔孟之道”,没有完全达到理学家所宣扬的“自我修养”的标准。当祥林嫂“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时,他就毫不念旧情地将祥林嫂赶出了家门。这便是最好的说明。

这一骂便使四叔原形毕露,他对祥林嫂的死毫无恻隐之心,他显然不是“讲理学”的人,只是一个对鬼神敬重的虔诚者。他的迷信思想可见一斑。

四、四叔到底想说什么?

四叔在祥林嫂被婆婆抢走后和卫老婆子来赔罪时说了三句简洁又含蓄的话。

“可恶!然而……”四叔说。

“可恶!”四叔说。

“然而……”四叔说。

这些话中只有“可恶”和“然而”两个词语。四叔在说什么“可恶”呢?“然而”后面又究竟省略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须了解“可恶”与“然而”的意义和用法。“可恶”是形容词,有令人厌恶、使人恼恨的意思;“然而”是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

要理解这几话的意思,就需回归文本,还原语境,将表明四叔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便明说,不必明说的话补充完整。

前一个“可恶”是四叔对祥林嫂婆婆抢人举动的厌恶。前一个“然而”后面省略的内容,大概可以填充“也是无可厚非的”“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天经地义的”等话。四叔承认祥林嫂婆婆的权力,尽管她是山里人。故四叔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面对祥林嫂的不愿意,婆婆采取了强制手段。在四叔看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婆婆毕竟是一家之主,对儿媳有处置权。四叔恼怒的是他们竟敢对自家动粗,抢人影响了自家声誉。

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后,这句话就还原为:婆婆抢人虽然令人厌恶,但因婆婆是一家之主,采取强制手段也是无可厚非的。

后一个“可恶”是四叔骂卫老婆子的话,含有两层意思:卫老婆子不该给他家推荐一个“逃”出来的不合封建礼法的人;卫老婆子不该将自己荐来的人又合伙抢走。四叔恼怒卫老婆子的举动给自家的声誉造成损害,辱没了自家“大户人家”的门风,损害了自家“读书人家”的尊严。

对后一个“然而”后面省略的内容,历来大致有三种看法:⑴“要找到像祥林嫂那样的人,恐怕也难。”⑵“我们家的声誉也不是好开玩笑的。”⑶“这也不能全怪在你身上。”

四叔的这句话是对卫老婆子之前说的话的反应。四叔虽不信卫老婆子不知祥林嫂是瞒着婆婆逃出来的推脱之词,但卫老婆子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也不好当面揭穿。卫老婆子忙不迭地赔罪,并奉承说“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意在乞求四叔家原谅。此时“讲理学”的四叔也不好抓住此事不放。倘若四叔还斤斤计较,便与自己一向标榜的身份不符。加之卫老婆子信誓旦旦地保证“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四叔也不便再发作,只能接着卫老婆子说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的话去说:“既然你也是被骗的,也是可以谅解的。”更为关键的是,在四叔看来,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祥林嫂,祥林嫂不该瞒着婆婆偷跑出来。

文中接着写到“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那么这个事件怎样才能宣告结束呢?自然是四叔不再追究婆婆劫走祥林嫂这件事。若四叔已经谅解了祥林嫂的婆婆,又宽容了卫老婆子,事情自然就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也不能全怪在你身上”恰恰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个“可恶”和第二个“然而”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语义是:你(卫老婆子)参与祥林嫂事件虽然可恨,但由于你并不知道祥林嫂是瞒着婆婆跑出来的,所以这事也不能全怪在你身上,要怪就怪祥林嫂。

四叔说的这几句话不是对被抢者的同情,也不是对抢人者的痛斥。尽管他对祥林嫂被抢走一事雖有不满,但从卫道士的立场,他已经谅解了也维护了祥林嫂婆婆家的行为。

鲁迅先生对四叔的讽刺虽委婉含蓄,但却将其虚伪、愚昧、顽固与冷酷暴露无遗。四叔讲的是理学,信的却是道教,遵从的是迷信习俗,追逐的是物质实利。冷峻的文字中隐藏着炽热的情感。只有读出文字本身的东西,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于平坦中见奇崛,于无声处听惊雷。也只有细读文本,才能感悟经典的魅力。

猜你喜欢
老婆子四叔鲁镇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一只叫乖乖的老鸭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躲债
鸟痴
脚下踩着泥土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酒精惹的祸
四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