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增强小学朗读教学

2018-08-24 10:52马明科何宗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壁虎

马明科 何宗花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是将文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对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利用分角色法朗读,塑造不同角色声音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怎样才能让这些人物形象真正来到我们身边呢?那就得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特定情境中的情感来进行朗读,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诠释不同的人物形象,自然可以塑造不同的角色。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故事中塑造了五个不同的角色,怎样让他们呈现在我们眼前呢?那就用不同的声音朗读小动物的对话。通过“小壁虎”的“小”字可以看出是个小孩,通过“他”字可以看出是个小男孩,所以这样的声音应该是清脆响亮的;小壁虎喊小鱼“姐姐”,那么小鱼就是个小女孩,此时就应该用纤细甜美的声音来朗读;小壁虎喊老牛为“伯伯”,那么老牛肯定就是一位中年男性,声音应该是浑厚粗壮的;而“燕子”阿姨和“壁虎妈妈”肯定是中年女性,她们的声音肯定是温柔可亲的。由此可见,要想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应关注角色的性别与年龄,再结合当时的情境以及人物情感进行朗读,一定能创作出活灵活现的角色。

二、穿插课文背景知识,创设真实朗读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中情感,自然也难以读出文章的意蕴。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给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创设真实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促使学生轻松融入其中,从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词时,应首先给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红军为了保存骨干力量进行了万里长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部队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打败国民党埋下了胜利的种子。这首词就是对红军万里长征精神的赞美与歌颂,只有让学生明白诗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前因后果,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诗词。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如果你是一名红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毛泽东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课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历史背景的渲染,学生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他们满怀深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效果与之前截然不同。

三、做好朗读教学指导,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诵读文章的一至九段,并说一说这一部分主要围绕哪个词进行描写?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逐渐深入课文内涵,读出了蕴含于其中的意蕴,比如: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等一系列情感的变化,以及陶罐的“谦虚——平和——宽容——不恼不怒”等语气态度。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入感知以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品析铁罐用“陶罐子”“住嘴”“感到羞耻”等词语,充分体现了铁罐的狂妄无礼和极度傲慢的个性特征;而陶罐用“兄弟”“并不是懦弱”“还是和睦相处吧”等语言来表达了陶罐的不卑不亢與平和宽容。最后,让学生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深入体会“奚落”这个词的意思,通过学生的品析诵读,学生逐渐体会到陶罐与铁罐的人物个性特征,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四、指导表演朗读,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表演朗读指的是将课文中非语言部分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朗读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配合自身语音语调进行有声朗读,表演朗读能够通过多元化方式表达课文内容,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时,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动作描写,如:捧、掰、扛、抱等,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朗读时,应指导学生对不同的动作词语进行表演创作,让小猴子的下山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朗读教学中穿插历史知识的介绍,创设适宜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赏析水平,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明科,山东高青县高城镇中心小学教师;何宗花,山东高青县高城镇田横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壁虎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