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写作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其实施需要阅读教学的支持和辅助,以读促写教学应运而生。具体而言,以读促写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和培养沉淀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虽然以读促写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实践,尝试和探索更为有效的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是教育界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价值分析
自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提出之后,已经被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笔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以读促写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如下价值。
1.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
在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指引下,教师可以凭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教学所必须的构思技巧、表达艺术和遣词造句的大量范例,对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最终形成丰富的情感抒发和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策略可以以阅读为前提,显著改善当前高中学生写作中常见且难以解决的少、慢、差问题。
2.有助于阅读和写作两大版块的融合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方面的天然差异,教师往往将语文课人为划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版块,这不仅割裂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2]。在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和写作之间泾渭分明的划分不复存在,从而促进了阅读和写作两大传统版块的有效融合。在这一模式下,阅读不再是单纯的课文讲解,写作元素的融入为课堂平添了新的活力。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可以说,传统的语文课堂并不重视写作教学,阅读课的数量往往是写作课数量的几倍。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写作时间,写作能力的提升显然会受到明显影响。同时,阅读和写作版块的分离使写作课演变为单纯的写作理论和技巧的传授,教学未免限于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热情必然降低。以读促写策略的运用可以将写作理论和技巧的学习融入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时间,还可以凭借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策略运用方式单一
随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对以读促写策略认知度的加深,在课堂教学中都会主动运用这一策略。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运用时主要是通过对写作材料或学生作文的讲评、布置能体现该策略的课后练习以及读后感等方式进行,而仿写、改写等练习方式运用不多。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写作是语言的输出,而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3]。显然,这一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指导。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向学生介绍读写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很少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写方法,也不会为学生深入分析将阅读中学到的技巧用于写作,从而写得更好的方法。此外,教师在运用以读促写策略时,往往比较倾向于现代文阅读,而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则运用较少。
2.教学指导的随意性较大
以读促写策略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并不是所有题材的文章都适用于这一策略[4]。许多教师存在为了使用策略而使用的情况,在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的情况下,将该策略用于原本不适用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掌握好以读促写的实施时机。例如,在讲解诗经名篇《氓》时,有的教师在分析完词句之后,就让学生展开续写。此时,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进行续写的时机显然并不合适。
3.教学中的读写分离
以读促写的核心是阅读与写作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与阅读内容并无明显关联,造成阅读和写作在事實上的分离状态。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让学生朗读作品,并重点分析文章的主旨,而之后的写作内容是对朱自清作品语言特色的认识,但是仅依靠一篇文章怎能深入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呢。因此,这种读写割裂,讲啥练啥的是不成功的以读促写,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的改进和提升
显然,以读促写教学的本质是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深入融合,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学到的表达技巧用于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纵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造成以读促写教学策略应用不当深层原因是两者不能相互渗透有效融合。因此,要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运用,首要任务就是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深度融合。
1.借鉴文本构思促进写作
写作不同于阅读之处在于其中蕴含的思维创造,只有逻辑清晰的学生才能具有高超的构思行文能力,方可以将语句的排列和段落的安排进行地合情合理[5]。如果学生的文章存在语句重复、段落脱节和逻辑混乱,则学生的思维缜密性一定不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中阶段正是思维趋于完善和缜密,但并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基于高中生的这一思维发展规律,通过以读促写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名家名篇中的立意方式和表现手法,然后借鉴其中的构思方法并用于写作实践。显然这种模仿或借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文本分析的经验用于作文实践,从而实现以读促写。例如,在讲完《最后的常青藤叶》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仿照课文结构和抒情方式描绘能够引起自己心灵感悟的人或事,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行文布局的条理性和清晰性。
2.移植文本情感促进写作
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任何东西能比情感更打动人心。对文学而言,蕴含有丰厚情感的文字必然会深入读者的心,并激起情感的波澜。因此,将主观情感寓于客观景物之中,可以收到表达巧妙含蓄的艺术效果。同时,情感也是写作的动力,只有拥有丰富情感体验的人,才能写出意蕴深远的文字。当然,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和阅历的限制,情感体验远没有成人丰富,由于言之无物,往往畏惧和害怕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促写策略,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文本进行情感移植,可以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产生深厚的精神或情感体验,并在与文本类似的情境下将这种情感融入写作之中。例如,《我与地坛》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因此,教师在学生学完文章之后,让学生借鉴文章的抒情模式进行写作练习,以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眷恋之情。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活学活用,使学生尽快进入写作情境之中。
3.运用思辨性阅读促进写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创新人才培養不仅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时代的必然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思辨能力愈加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并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考察倾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思辨性阅读,也就是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以便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独立、有条理地辨析客观事物。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是思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铺路,而不是越俎代庖。其次,在思辨性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辨的成果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时,大多教师比较重视情感解读,而不注重文化意蕴的分析。建议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文学、文化、历史和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深度挖掘,并根据上述思辨的任何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展开论述性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写作动机,还可以提升学生写作中的思想力,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双提高。
四、结语
高中语文以读促写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扩宽学生的写作空间、提升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高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常抓不懈,以培育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对教师而言,要在教育改革的视角下,不断进行以读促写策略教学实践,这一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必将成绩斐然。
参考文献:
[1]范艳梅.阅读提升写作 写作深化阅读——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探索[J].语文知识,2017(11):77-78.
[2]王淑娟.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6(18):48-49.
[3]冯学敏.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6(18):73-74.
[4]林仁赟.语文课堂以读促写的教学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5(07):36-37.
[5]杨泉良.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及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99-102+128.
张苓,硕士,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