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敏
食管癌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1],但临床上常可见到某些食管癌患者在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收治的19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9例,女性25例;年龄45~72岁,平均(57.0±9.1)岁;肿瘤部位:胸上段38例、胸中段91例、胸下段65例;病例类型:鳞癌166例、腺癌19例、腺鳞癌3例、未分化癌6例;临床分期:Ⅰ期57例、Ⅱ期114例、Ⅲ期23例。纳入标准:①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②符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治疗指征且无相关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术前已有肾功能受损;②临床资料收集不全。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组(13例)与非急性肾损伤组(181例),急性肾损伤诊断参考AKI网络(A-KIN)2005年标准[2]。
①性别、年龄。②体质指数,其计算公式=体重/(身高×身高),体重、身高的单位分别为Kg、m。③术前血清肌酐(Cr)、术前血清尿素氮(BUN):手术前1~3 d,空腹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4 ml,离心分离血清,取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采用称重法计算术中失血量。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经肺部影像学检查、痰细菌培养及鉴定等确诊。⑥术后肾外器官衰竭。⑦2型糖尿病(T2DM)、原发性高血压(EH)、冠心病(C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上述4种合并症的诊断均参考相关文献[3-6]。
急性肾损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合并CHD显著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0.05);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术前血清Cr、术前血清BUN、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CO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合并CHD是非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食管癌是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认为,全世界各国之间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差异较大,全球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45%~50%发生在我国[7]。由此可见,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与食管癌相关的各种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肿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急性肾损伤是各种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是手术继发肾脏缺血、缺氧,肾髓质区域的肾单元随之受损,从而进一步发生急性肾小球坏死[8]。在本研究中,194例食管癌患者有13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其发生率为6.7%。对上述13例患者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其中2例死于急性肾损伤,由此可见,食管癌患者术后一旦发生急性肾损伤,其预后极为凶险,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这对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合并CHD等6个因素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合并T2DM、合并EH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因素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机制不同。在既往研究中,术后肺部感染、术后肾外器官衰竭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已获得了充分认可,其机制可能是病原体、可溶性细胞成分、免疫介质等通过各种机制启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综合征,从而继发肾实质损伤所致[9-10]。T2DM、EH等疾病本身就是肾脏病变的危险因素,当食管癌患者合并上述疾病时,其手术耐受性即显著下降,在手术创伤作用下患者术后势必更易发生急性肾损伤[11]。
表1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表2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多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临床应加强对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尤其做好术前评估,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这对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