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俏玲
摘要: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落实以读为本。
键词词:小学;阅读教学;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主,真实感悟,显得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这是朗读与感悟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书声与静思、默想的结合。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读中感悟,悟中诵读,这就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
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而应该根据教材特点, 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又活泼地学习,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探索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如: 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理解“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一句时, 向学生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学生一定会联想到指导员用生命换来教科书的情景, 他话未说完就牺牲了的情景; 他们也一定想像得出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这样, 不但再现了课文内容,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 读后想前, 上下联系, 整体感知,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 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在诵读中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内容无所不包,“可以说是集自然人文科学之大成。其中到处都埋藏着形式美、逻辑美、形象美、思想美、性格美以及意境美等等, 需要我们细心地发掘。”审美能力的基础是审美的感知力。要让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美, 感知美的存在, 读是前提条件。只有学生“真正地去感觉它, 去获得直接的感覺印象……才可能逐步发展出具有高度精神性的、健全的审美能力。”因而当今阅读教学提倡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弃繁琐的分析, 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从中感受到文章中各种形态的美。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 就永远也不能创造和欣赏作品。”我国自古也有“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的说法, 这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 当学生最初接触到一篇文章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轻声自由
读、默读等形式, 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整体的了解。然后, 再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去发现文章中美的因素, 并把感情倾注于读之中, 达到“物我合一”的最佳境界。如我在教《趵突泉》一文时, 先布置学生通读全文,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趵突泉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知道了趵突泉是由三个大泉和许多个小泉组成的, 对趵突泉有了整体的感知。接着, 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 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仿佛此时此刻自己正站在趵突泉边, 领略着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同时, 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有表情地读出来, 与同学共享读书的快乐。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发现了自然的美、自然的伟大及汉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这种审美的感知力在日后不断的练习中也得到了巩固、发展。况且, 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流畅的韵律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加上学生读时先出于口, 再入于耳, 然后感悟于心的过程, 都能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提高审美能力。
三、抓住重点, 理解性阅读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 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 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 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 一句话的含义, 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 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1.启发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学生试用温和的语气读, 师生予以评价; 齐读小羊的话, 体会小羊的特点。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 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 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了小羊的特点。
2.启发读好重音。一个句子重音不同, 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读好重音, 准确地理解句义, 如 《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小青蛙同乌龟的对话, 就体现出乌龟同青不同之处。此处,只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 就会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含义,从而实现 “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目标。
3.启发把握语速与语调。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感情的表达, 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 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 高兴激动时用高昂的语调, 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 突发情况、激烈的场面语速快一些, 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 有时还需要交叉运用, 如 《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 “原来我不是丑小鸭, 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 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可这样来启发学生: 默读课文, 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 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 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 用高昂的语调, 较快的语速朗读, 这样教学以朗读作为理解体会的主要手段, 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 真正应验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总之,学会感谢学生可收到多方面的效益,老师的感谢,犹如为学生送去一片阳光,我们的学生会在感谢的沐浴下,更加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学会感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