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为本”的《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使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铁的性质与应用的探究

2018-08-23 09:01邓湘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素养为本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摘 要: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教学中,学生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形成了团队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化学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素养为本;评价;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一、 教材分析

《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为学生补充感性认识材料,还为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1. 高一学生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中学化学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2. 高一学生有很强好奇心,对实验充满期待,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三、 教学与评价目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铁制品及热帖使用原理了解铁单质的性质。

(2)通过铁的氧化实验证明铁单质的还原性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科学探究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学会判断铁是一种变价金属的方法的认识模型。

(3)通过设计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过程的实验方案的活动,感受铁被氧化成亚铁离子或铁离子的过程,初步形成铁的还原能力受氧化剂强弱影响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认识Fe3+或Fe2+离子对人体的影响后,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2. 评价目标

(1)通过对铁与氯气实验设计并加以证明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斷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价态的方法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不同变价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Fe3+或Fe2+离子对人体的影响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单质性质以及课后网上自学Fe3+或Fe2+离子对人体的影响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难点:铁被氧化的显价规律。

五、 教学与评价思路

六、 设计思路

1. 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观察生活中的铁制品,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产物。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

2. 推理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铁与不同氧化剂反应发生变价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变价的原因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3】建立铁单质与不同酸反应的认识模型。类比学习铁的变价的性质。从铁原子结构分析失去电子情况。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元素变价产物的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3. 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运用铁单质的性质知识,设计补铁剂制备设计方案。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网络学习铁元素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七、 【教学反思】

回想这堂课是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都是建立在学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探究实验。问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探究的核心。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恰当的情景创设,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的欲望,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在合作讨论中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形成了团队学习,在合作讨论中提升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整个学习中起到了引导作用,设计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化学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对铁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的影响上,还需要再做深入教学,引领学生继续思考铁的化学性质受其结构影响的深层次理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再做讲解。另外实验探究的设计还要再做研究,继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作者简介:邓湘,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素养为本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素养为本”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
基于“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尝试和反思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