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娟
任教低段语文教学的笔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认读、记忆生字词的习题,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留着不动的就是类似“照样子说一说。(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一写)”的“写话”题。更奇怪的是:遇到“写话”习题,与学生交流讨论时,说得头头是道,但真要动笔,便会皱起眉头,外向的孩子会以“老师,我不会写”为由,停笔不动。下课闲聊,胆大的孩子会说:“讨厌写话,太烦了!”
这引起了笔者的反思:如果起先学生们不动笔可能是不会,但交流了写话的内容后,为什么孩子们还是迟迟不动笔呢?怎么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写话?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呢?鉴于此,笔者想到了“微日记”,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记录下多彩的生活,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微”在篇幅随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消除了学生对写话的畏难情绪;“微”在内容随意,班级里开展的活动、小朋友之间玩的游戏、同桌之间的矛盾、放学路上的见闻、家里发生的趣事等,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烦恼;“微”在形式随意,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插入自己的心情指数,可以用上有趣的网络语言或英文单词,可以在日记旁配上个性的插图,也可以写故事连载……消除被束缚的消极情绪。以“微日记”培养低段学生写话兴趣,即尝试借助智能手机、音像视频、照片图画、表情符号等非文字元素,利用微信功能,开展开放式“微日记”的实践活动,以期改变纯文字为载体的日记呈现形式,通过创设“微日记”情境、多元“微日记”评价,为学生搭建写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写话的世界,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一、开放“微日记”形式,激发写话兴趣
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量少,书写能力弱,导致书面表达能力滞后于口头表达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言是以许多复杂的心理形成物作为基础的。这些形成物有内部语言、抽象能力、语言过程的自觉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书面表达的难度,制约了学生写话的形式,直接影响写话兴趣。根据潘新和教授的观点,写作是一个人的生命意识自我表达,是一个人存在感的载体。同理,写话也是如此。在多种形式的感召下,学生自然就乐于去表达,乐于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乐于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事物,乐于去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一)文字记录配照片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把文章比做密码,写文章是编密码,而阅读是破译密码。他认为“在孩子看来,编密码要比破译密码容易。”也就是说,孩子愿意写话,受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限制,才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照片配文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如:新生开学报到或学习某项新本领时,教师拍下学生兴奋的照片发送给家长,让家长用智能手机配上孩子说的文字,让学生体验“写话”的乐趣,培养写话的兴趣。
(二)声音录入配图画
格雷夫斯认为“儿童的早期写作需要借助于嘴和手的活动”他用大量材料证明,孩子们写作时,通常是把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才在纸上拼写出来。如果沒有小声地自言自语,其拼写的错误率会高出平时许多倍。因此,在学生学完拼音后,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普通话叙述、父母录音的方式写“微日记”,并让学生画下当时的场景。原汁原味的声音和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三)故事录像配片头
据笔者对低段学生的观察了解,他们最喜欢天马行空地编故事。因此还可以请家长在学生自说自话讲故事的时候,抓住契机把这个场景拍摄下来,再配上醒目的标题,和作者即学生的姓名,这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甚至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文字记录配照片”、“声音录入配图画”、“故事录像配片头”等开放“微日记”形式,让学生觉得写话好“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二、创设“微日记”情境,搭建写话平台
细读“写话”习题内容,发现大部分有一个固定的句式,让学生看着样句,写句子;同时写话内容“一刀切”,没有分层,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都做一样的写话习题。这样有固定格式又“一刀切”的写话习题设计,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表达,使学生产生了怕写话、讨厌写话的消极情绪。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是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日记,解除对写话的恐惧和警戒,培养写话兴趣。
(一)亲子“微日记”营造家庭氛围
格雷夫斯通过大量调查证明了,写作是人类一种表达思想的活动,并非从认识字后才开始。一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以小学生活为源泉,在开学初到汉语拼音学完这段时间,采用孩子口述,父母记录的亲子“微日记”方法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
(二)展示“微日记”营造校园氛围
1. 每日一读。收集不同的微日记,进行赏评,建立每个同学的微日记档案。每天都挑选不同学生的微日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营造微日记氛围,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2. 墙报展示。挑选几则有代表性的微日记,通过墙报展示营造微日记氛围,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3. 编成小报。要在班级中形成喜好写话的良好氛围,需要不断地刺激措施。为此借鉴以前高年级出班报的做法,每个月出一期班级微日记小报。3.推送“微日记”营造社会氛围
学生的微日记来源于生活,最终我们还是要让它在生活中闪光。现在争创智慧校园,扩大社会影响。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微日记通过“微信推送”或“制作成网页”,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三)推送“微日记”营造社会氛围
三、多元“微日记”评价,走进写话世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但教师对写话兴趣的激发不够重视,对写话的引导比较苍白:一来是因为书后有例句,还有配套作业本,经常是拿来就布置给学生做,随意性大;二来是老师课务繁重,大多还担负着班主任工作,面对“花时多、成效不明显”的写话指导,难免会图省事,讲一个句子,让学生照着写了事。至于评价,那就更单一了,以对错为准,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很少体现。久而久之,影响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一)“微日记之星”
每天一评“微日记之星”,一次次读评,一次次激励,增强了孩子写话的信心,以期所有的孩子都会尝试与“微日记”交朋友,每一个孩子都会爱上写话。
(二)“最萌微日记”
每周一评,把“微日记之星”的作品,在展示台展出,全班学生投票评出最有创意的微日记,评出“最萌微日记”,消除写话的束缚感,激发写话的兴趣。
(三)“微日记之王”
每月一评,把“最萌微日记”在班级微日记小报上刊出,孩子们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投票推选出“微日记之王”,树立班级写话榜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四)“诺贝尔微日记奖”
每学期一评,学生微日记校外推送、发表或获奖的,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微日记奖”。像上一届一年级学生小沈和小胡的微日记获得了创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他们便获得了“诺贝尔微日记奖”,奖品是大一倍的日记本!
不论是“微日记之星”“最萌微日记”“微日记之王”“诺贝尔微日记奖”都让学生在看、听、读的基础上自主推选,甚至邀请家长一起来评,增强效应。这样学生就走进了“微日记”的世界。在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等多向交流评价中,传递“微日记”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