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法祥
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强调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展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定的了解,将化学以较为平易近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才能够为学好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为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化学课程导入中注入感性元素
由于初中已经接触化学,因而许多学生已经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固定思维,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枯燥无味、生涩难懂,因此,在高中再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往往充满抗拒的情绪.作为高中化学知识的引导者,高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感元素的注入,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生动有趣的一面,进而让化学走进学生内心,给他们一个重新认识化学的机会,改变其对化学原有的认知,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
在上高中化学第一堂课时,为了让学生重新认识化学,改变其认为化学学习较难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材料,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学习,去发现化学生活化的一面.例如,在介紹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门捷列夫的相关小故事.门捷列夫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发现原有的俄语教材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亟需重新对其进行编纂.接着,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在编写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章节时,他发现已经为人所知的63种元素不知该依据哪一方法进行分类,此时,他意识到要掌握一门学科,理清其思路必须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的了解,于是开始进入图书馆整理前辈们对于化学元素所编写的最原始资料.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绝不是偶然,这与其对化学充满挚爱相关.通过让学生体会门捷列夫这一艰辛的过程,感受化学学习中的感性元素,转而去理解化学知识理论.
二、化学教师通过语言艺术调动学生情感
生动有趣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授课程当中,既能对知识进行充分、透彻的讲解,又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调动学生课堂气氛的过程中,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对知识进行逻辑清晰的讲授,同时又缺少风趣幽默的特性,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动机难以被调动,课堂效果往往不佳.但如果在实践中教师对知识能够逻辑透彻且动情地讲解,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必然能够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一定的关注,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溶洞景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溶洞的图片或者是小视频,让学生欣赏,接着与学生一同探讨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这一主要问题.为了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情感,教师没有必要提出过于死板、过于严肃的问题,相反,可以用一些较为生活化的语言,与学生一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是有人去溶洞搞破坏吗?”“难道溶洞会有鬼神出没,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么?”接着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对该问题进行自由思考,这种状态下,往往能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实现快乐学习.
三、将竞赛以及游戏等形式引入化学课堂
由于要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中感觉过于压抑.为了让课堂中充满欢乐,让学生在欢乐中实现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将多元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形式引入化学课堂.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比拼以及快乐游戏中实现化学知识的学习.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往往活力十足.在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中学生希望能够有一些娱乐的空间,如果教师能够在严肃的知识教学中引入游戏,选择一些具有活力的教学形式,学生必然能够在情感上对化学产生一定的好感,进而主动学习化学.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环节,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可化学学科,他们才能够愿意去深入了解、把握相关的知识.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化学教学的引路环节为学生重新创造认识化学的机会,通过感性元素的注入,培养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授课语言,让学生对生涩的化学产生好感.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将游戏以及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入到化学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地学习情感,实现化学知识的全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