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昺
一、求新求变,激发学习兴趣
中年级学生天性活泼,总是对于那些富于变化、形式有趣的事物、活动充满兴趣。一旦对于某样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下练习七时,在教学流程和日记的格式、内容、写法上求新求变,激发学生对于这种新文体的兴趣。
笔者出示了世界著名绘本《蚯蚓的日记》,师生共读。笔者一边读,一边还模仿者主人公小蚯蚓那可爱顽皮的模样。学生们读着读着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不知不觉中,学生都沉浸在那趣味十足的绘本之中了。
读完之后,笔者让学生们自己说说日记这种文体与平常我们写的作文有啥区别。学生首先找到了日记的格式不同。要在第一行的中间位置加上日期、星期和天气。但是笔者并不满足于此。这样的格式正确,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缺乏趣味。笔者顺势而问,如何使格式变得有趣一些呢?在笔者的啟发下,学生的创造力被激活,一个个有趣的日记格式应声落地——“4月2-1日 这星期的第二天 太阳起了个大早” “2×2月1×1日 离周五还有两天 勤劳的太阳公公在空中散发着光和热”……
学生又发现日记的内容都是关于一天之内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例如小蚯蚓记录了自己奇怪的梦、上课时了解到的知识、因为贪吃把作业给吃了……
学生还发现原来日记的记录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可以是纯文字,可以是文字加图片,还可以是文字加绘画。
师生共读这本《蚯蚓的日记》是一次学生自主的发现之旅。许多习作格式有趣、选材独特、写法好玩。这些均表明这种与众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获得了日记格式、内容、写法的基本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写日记的兴趣。
二、及时激励,夯实写作意志。
许多老师发现:一开始,学生撰写日记的热情还很高涨。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热情就急转直下了,开始想办法应付了事。这样,日记就徒有其表,而丧失其实质性的作用了。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指出,作文的第一能力叫写作兴趣,第二能力叫写作意志……这时,需要老师巧妙地及时鼓励,重新凝聚学生撰写日记的意志。
(一)故事激励,激发决心
学生天生对故事是有好感的。与其如老和尚念经一般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学生要坚持不懈,还不如给学生们讲讲古今中外作家坚持撰写日记的事例。鲁迅就将撰写日记视为和吃饭睡觉一样每天必做的事情,持之以恒地记录。这些日记忠实地反映了民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品读苏教版六下的《莫泊桑拜师》,重点谈谈对于“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的理解。然后自读课后莫泊桑的作家卡片,了解莫泊桑正是因为坚持撰写日记,收集了大量生活素材,才能写出《我的叔叔于勒》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才能成为“短篇小说之王”。
(二)制度激励,坚持不懈
故事的激励能激发学生撰写日记的决心,若想让学生长久地坚持,那还需要建立一套简单明确、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
1.制度应该着眼于学生全体,着眼于学生的进步程度,而不应该使之成为优秀学生的刷奖制度。笔者根据每天的日记情况分类评奖。若是日记构思新颖、选材独特、描写细腻的学生就评为写作新星;若是在某个方面较之前有进步的,就将其评为进步之星,并为其颁发小证书。
2.制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表现,不可以一时一地的表现作为参考的重要依据。每个月和每个学期结束时,笔者又会评出本阶段的写作能手和进步之星。这两个称号的取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大量获得前一等级称号的基础上,择其前十颁发奖状、给予奖励。
3.制度应该着眼于设计各种精神奖励,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少用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越到后期,发挥的效果越差。而丰富巧妙的精神奖励则能发挥更大的效果。笔者给学生提供的奖励多种多样,在全班面前诵读自己的日记,批阅本小组的日记本,指导同学修改日记,帮助老师排版班内作文小报、推荐到校报或作文杂志上发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项获得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夯实了写作意志。
三、引导关注,积累作文素材
现在的学习压力较之以前明显大了许多,很多学生都重复着 “学校—家庭” 这种单调的两点一线的学习与生活。这使得他们生活平面窄化、观察能力弱化、感知能力钝化。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给予学生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关注身边发生的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积累作文素材。
(一)设计活动,关注有意思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笔者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节日和游戏为主要抓手,设计了五彩缤纷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有趣的生活素材。
圣诞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记就是挂圣诞袜、收圣诞礼物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圣诞夜那天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圣诞老人的传说,并在黑板前的细绳上挂上了圣诞袜。学生对于圣诞礼物充满了期待。放晚学后,我和选定的学生一起把准备好的礼物放入了圣诞袜中。第二天拆礼物时,将整个过程分成了四步,让学生们慢慢地感受其中的快乐。一看,看看圣诞袜中到底有没有礼物。二摸,摸摸礼物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三猜,猜猜这个礼物是什么。四拆,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原本几秒钟的快乐被人为放长了,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趣。亲身体验节日活动为学生积累了绝佳的作文素材。
(二)着眼日常,关注有意义的生活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最打动人心的也就是这些看似普通却又真实的生活细节。只是学生的感受力不够敏锐,让这些事件一闪而过。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此类生活素材,发现生活背后隽永的道理、感人的故事……
一天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学生们却一点都不怕,在操场的水塘里高兴地玩耍,或用力一踩,将水花溅得到处都是;或低头凝视,感受雨滴的美丽。语文课上,笔者就让孩子们说说对雨的感觉,下雨的时候自己是怎么玩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有些想法让人感受到了美妙的童心。那天的日记中,一诺同学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我既喜欢雨,又讨厌雨。喜欢雨是因为:我和妈妈可以去高架桥下的‘水帘洞接水。当举着伞冲入雨帘,我非常开心,没有一丝害怕。我还可以踩水,把脚轻轻地放入水中,卖力地前后左右摇晃,直到把水搅浑了才高兴。我讨厌雨则是因为:一是不能和同学一起玩了,他们都要在家躲雨;二是那些盛开的、美丽的花儿都被打掉了,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啊!哎,雨啊雨,你能不能只下在高架桥上,而不去伤害美丽的花朵呀!”
写好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高度认识这一点。搞好日记教学,就能一下子突破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五大难关——兴趣关、意志关、材料关、篇幅关、技巧关。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不同水平加以针对性地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夯实写作意志。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然会得到长足进步。
(本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