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学习为载体,让“主题式读写结合”落地开花

2018-08-23 10:12王虹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教材

王虹

二、探析:基于教材,重构利用定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语言、模仿迁移的范例。

认真钻研教材,我发现课本上的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凸显主题。细细阅读后,我更发现,每单元后安排的习作有的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有的表面上关系不甚密切,阅读与习作间似乎缺少有效的联结,当然,这也跟老师的一个意识有关:教材上编制的写作内容就是自己的教学内容。而我,则认为,教学中从阅读课文开始,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由此,我结合教材内容、课文特点,适当重构利用,挖掘读写训练点,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实践活动,让“读”与“写”有机结合,有效融合。

下面,我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列举学生阅读的课文与习作内容,提出相应的主题与读写结合训练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每单元课文的教学可能会调换顺序,可能根据需要一学再学,这些主题的设置也可能因学生的建议而进行调整、增补。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学生,包括每单元学习后的选做内容,也是基于学生的需求,优秀学生当然可以大胆尝试、创新写作,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写作设想;对于一些习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进行相应调整,可对已做习作进行修改再写,可进行相应的主题摘抄、模仿写作等。

三、探究:基于实践,读写联动有成效

在询问探源、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当然是付诸实践。我在带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实践时,探索建构了“读写有机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E学习,丰富读写方式

一切现代技术手段都是为师生的教学服务的。自从我班开始使用畅言媒体,进行E学习后,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新鲜感,上课热情投入,积极参与,它也为“读写结合”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共读:确定读写主题后,便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吸收,通过写作实现倾吐。期间,“读”是基础。可仅阅读几篇相关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随意地让学生进行阅读,也不利于“读写”有效链接。我的做法是,“读”应有选择,有侧重点。我通过畅言作业平台,发布每天的阅读作业(与主题密切相关,可能是名家名作,可能是同龄佳作,可能是一组有共同结构的文章,可能是一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让学生或进行朗读回馈,或进行读后摘抄,学生每天的阅读便不再是一纸空文,变得可评可测。通过畅言平台发布阅读内容,也可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让学生的阅读、摘抄、习作等真正落到实处。

荐读:师生共读,教师课内指导阅读方法,学生课外进行大量阅读,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进行“荐读”。所谓“荐读”,就是进行自主阅读后,推荐文章,分享阅读。我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荐读”,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到条件“荐读”,说出推荐的理由,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与文本间虽有教师的干预,却是适当的,是符合主题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

赏读:继共读、荐读后,我们的阅读活动又改进为赏读。具体做法是,我通过分析学情,找准学生感兴趣的或有难度的读写点,开展有针对性地读写活动。其中,畅言媒体电子页的翻页功能,让书页瞬间转换,为学生创造了更有灵动感、更具便捷性的学习方式。批注式的画句、写作后,学生可通过拍照功能将文本传送到屏幕上,师生共同阅读,或欣赏点赞,或挑刺建议,或学习思考,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优秀片段的展示功能,则让一部分学生率先获得读写成功体验的快乐,更激发了他们阅读、写作的兴趣。

(二)发现联结点,实现读写生长

读写结合的关键便是通过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通过练笔活动,促进学生言语形式及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

1.专题式训练

这种训练可运用于平时的阅读课上,通过挖掘剖析文本,发现文本特色,进行片段练写。像这样的专题式训练,结合文本特色,可让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处,进行仿写训练;想象文本空白处,进行补写训练;阅读句式特别处,遣词造句训练……

比如,学习《早》一课后,结合课后习题“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便可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而言,写一个处所并不是难题,难的是把这个处所写得更具体,更精彩。显然,这便是学生习作的薄弱点,我把握学情,引导学生一遍遍地阅读《早》的第三节,想象三味书屋的陈设,于是,学生便逐渐明白,写好一个处所,不仅要做到有顺序,条理清晰,而且要努力体现有选择,突出重点;有想象,融入情感。因为我抓住学生的写作盲点,帮助他们扫除了写作时的绊脚石,学生不仅少走了弯路,而且一边观察一边想象,教室里的黑板成了老师工作的缩影、学生学习知识的朋友,文字自然就有了魅力。我想,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相得益彰吧!

2.篇章式训练

这种训练通常落实于平时的习作指导课,因为有大量阅读的积淀,学生在进行习作时不会一头雾水,不会抓耳挠腮,不会无米可炊。但,要让学生的“写”有进步、有收获,还需以“读”为借鉴,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1)举一反三学习写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读写重点之一便是谋篇布局。谋篇布局讲究的是章法,教师要引领学生理解教材文本的段落结构、线索布局等,说到底就是习作前要进行构思,在头脑中确立基本结构后再动笔书写,这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谋篇布局,涉及了如何思维,对一部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学生来说更是极具挑战性。

《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说明文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让学生运用此法,介绍人或物;《郑和远航》《海伦·凯勒》均采用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凸显人物品质,可让学生在书写人物时,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具体描写;《爱如茉莉》一文中的细节描写,则堪称情感类习作的典范,可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在书写心目中的爱时,可有详有略进行描写,可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早》这篇散文的写法就更加丰富了,既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又有借花喻人的写作方法,文中从花香到书香再到花香的线索更是十分独特,展示了作者灵动的思维……

(2)不同角度转换内化

在进行篇章训练时,我还做了其他尝试,比如结合文本进行不同角度改写训练。这样的改写可改变人称,改变文体,改换角度。对学生来说,也利于他们利用文本,调动语言思维,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

如五年级下学期有一篇训练——《学写新闻报道》,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难度之一便是具体描述性语言到简练概括性语言的转换,这时,我们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文《梦圆飞天》,把它改写为新闻类的报道,在比较中让学生思考、发现、收获。期间,教师也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让学生先具体写,再概括写,通过不同角度地书写,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习得方法,迁移运用。

《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式读写结合”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有些主题的读写结合已得到验证,有些还在设想、设计中。我想,只要我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一个个“主题”把语文的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他们的阅读、习作与生活能有效链接起来,不管是习作还是阅读,都会成为学生言语和精神的一部分。

总之,分析立足學情,重构教材内容,把“读”与“写”通过一个主题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我,愿意把“读”与“写”相互融通,让“读”与“写”灵犀互动,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坚实双翼!

(本文有删改)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