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斌 方 昱
作者单位: 230041 合肥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1],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支架介入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介入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2]。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较为重要。有研究[3]显示,冠心病患者行支架介入术之后,采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由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学者[3]发现,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中不仅疗效较好,而且患者的预后也较好。鉴于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率(heart rate ,HR)、心肌酶谱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支架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38~83岁,平均(62.15±3.38)岁;合并基础疾病:心绞痛32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13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9~81岁,平均(64.45±3.41)岁;合并基础疾病:心绞痛30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基础疾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4],且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中接受支架介入术治疗的标准[5];②冠心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2 h;③年龄>20岁;④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伴有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③入院前接受过溶栓或心肺复苏治疗者;④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试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口服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每次75 mg,1次/天。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口服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治疗,每次90 mg,2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门诊复诊。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取血浆及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待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HR、心肌酶谱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HR的记录在检测当日的早8点,中午12点,及晚上20点分别进行1次监测,算出当日的HR平均值。
1.4 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谱指标及炎症指标。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心肌酶谱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炎症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心脏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6-7]。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良事件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与HR差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与HR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BNP与HR差值比较
注:BNP为脑钠肽,HR为心率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差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cTnI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差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L-6、TNF-α、CRP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差值比较
注:CK-MB为肌酸激酶同工酶,cTnI为肌钙蛋白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差值比较
注:IL-6为白细胞介素-6,TNF-α为肿瘤坏死因子,CRP为C反应蛋白
2.4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心绞痛,对照组发生1例心绞痛,1例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4.76%,据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中氯吡格雷需在肝脏同工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进而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8-10]。由此,药物代谢酶会对其药物吸收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现象[11-12]。而替格瑞洛通过与P2Y12受体拮抗剂相结合,加之本身具有生物活性,无需肝代谢酶的生物转化,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3-14]。本文旨在分析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BNP、HR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两种药物对患者的影响。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与HR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有利于控制HR水平。报道[15-16]指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增用的替格瑞洛还可降低BNP的水平。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替格瑞洛能快速阻断血小板聚集所致的血管内皮及心肌细胞损伤,发挥显著的血管以及心肌保护、修复功效有关。此外,观察组患者CK-MB、cTnI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心肌酶水平。笔者认为与替格瑞洛可间接产生对血管以及心肌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心肌损伤得到更早的修复有关。与相关研究[17-18]结果一致。另外,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替格瑞洛自身处于活性状态,无需通过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可更快发挥药效。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4.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都不高,可能与本研究中病例数有限有关,也有可能是替格瑞洛在对血小板产生较强抑制作用的同时,能间接产生对血管以及心肌的保护作用,但同时此种变化也可能会受到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和血脂状态,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纳入病例数,并考虑药物体内代谢与病人自身因素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结果[19-20]。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有利于控制HR水平,改善心肌酶水平,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