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

2018-08-22 05:37刘捷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刘捷

摘要: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与扩散的速度惊人,这势必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提出更大的挑战。要想做这项工作,一定要研究网络舆情会引起大学生那些改变,认真探讨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工作才能高效顺利地推进。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客观地评价了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提出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舆情监管;舆论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思维方式彻底改变。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信息互动和共享中越来越依赖网络。与此同时,网络成为学生表达心理诉求的主要场所。鉴于这个事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回避网络,而是要主动认识到网络的教育价值,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重视在网络上进行舆论引导。

一、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

(一)影响深远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有朝气,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因此,他们很易达成共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大学生当中一个很小的舆情,若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控制,就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获得大多数人的共鸣与支持,最终还有可以导致连锁反应。大学生在情绪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极度情绪化的言行的可能性剧增。另外,在学生舆情监管上存在众多问题,加上大学生崇尚网上自由而平等发表自己的主张,对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观念认同度低,这就使得大学生很易走上过于偏激道路,对社会稳定与发展造成不少的影响。

(二)开放交互

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会根据大学生群体共同的诉求给予相关评论。比如,早些年,在网上流行的“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帖子,在不到三天的时间,评论就超过了一千条,而且在大学生口头言语中广为流传。这足以证明高校网络舆情的交互性非常强烈,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和学生与学校间的舆情互动也是非常紧密的。

(三)复杂多变

从参与网络讨论的热情来看,大学生是非常热衷的。大到国际政治,小到校园爱情,都是他们讨论的主题,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与他们切身生活有关的问题,比如学习、就业等,虽然切入的视角不一样,但年轻的主题大致是一样的。有些同学思考较为深入的同学,还会就某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个性品质是高校教育提倡的、鼓励的。但对特定事件过于偏激的观点,要加以积极的引导。如果在网络上有攻击和谩骂的,要坚决给予阻止。

(四)主体相似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相似,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处事风格也是相似的。虽然有些学生没有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心理会有些许落差,也实属正常。在短期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90后”,个性张扬,思维敏捷,是一个具有强同质性的群体,他们在自我约束、文化基础等方面较薄弱。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看不到未来,喜欢在微信、微博上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恰巧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和匿名性的特征为他们在网络上散播负面情绪提供了方便。

二、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大学生思想活跃,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在开放的网络时代,如果不能有效地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极易加重大学生的情绪性言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将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诱发各种校园群体事件。近年来,高校开始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探索了以校园文化、师生交流、营造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引导高校舆情的策略,在实践中,效果非常好。同时,还有些高校强化对网络平台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及时的服务与保障。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但在精神家园方面比较弱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轉型期,各类矛盾正在悄然改变。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望更为迫切。网络由于其开放、快捷等优势为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现实提供了“减压”平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的领导认识到网络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的一面,开始着力建设切合大学生表达风格的网络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学生管理主题网站,在优化校园网络空间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 重视不足

网络舆情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新生事物,由于以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未将涉及到网络空间,对在网络上流传的舆情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随着在学生管理实践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渐渐认识到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的重要性,但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难控性。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把关人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很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与引导,这种难控性可能还会放大。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要在管控网络舆情的认识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上均不足,对它的常态化管理也很欠缺。

2. 网络监管和引导之间的矛盾

其实,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不是单纯的围堵,不让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而是要通过监控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采用科学的、接地气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定向引导,以达到改变大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看法,让高校网络舆情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但有利于大学生负责情绪的疏导,还能将这些负面情绪导致的影响降至最低。过去,我们一直把监控简单地理解为不让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因此才会将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对立起来。

3.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并不成熟

前面已经谈到高校网络舆情是学生管理中的新生事物,对它进行有效监控的机制建设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完善,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对网络舆情监控的认识不够,专业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的需要。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分析引导机制,但由于监控主体不明确,导致宣传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相互推诿,从而丧失了网络舆情引导的最佳时机,最终酿成校园群体事件,对学校和教学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三、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和舆论引导的对策

(一)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的认识,加强阵地建设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的价值认识,从制度上强化认识,从经济上加强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畅通学校与学生沟通平台,对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着手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告之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能直接解决,并要向大学生承諾解决的大致时间。建立学校学生谅解机制,缓和与学生的关系,巩固加强高校网络宣传主阵地,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的主阵地牢牢抓在手中。

(二)关注网络舆情信息,建立舆情监控机制

高校要想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密切关注高校网络舆情,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与预警工作。要完成上述工作,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与引导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舆情引导力的培植。这是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工作的根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可以联合网络技术公司,采用敏感词检索的方式收集,而分析则需要网络舆情监控人员认真研读信息,预期信息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的大小,最终作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对于一些不确定的信息,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随时作出预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网络舆情分级预警机制和值班机制,通过制度优化推进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实行责任到人,全权处理网络舆情日常监控和周报告机制。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需要建设一支政治优秀、业务精良、懂教育与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提供智力保障。一方面,要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在内容、方法和措施上下功夫,在学生中建立固定的信息员制度,将绝大多数大学生关切的问题通过固定信息员上传到学校领导层,在第一时间给予答复与解决,降低大学生在网上表达特定事件的看法的机率。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将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进行研究部署,重在落实。对于专业网络舆情监管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运用网络语言和技巧对网络舆情开展工作,进行监管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方然.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与治理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

[2]李尚旗.高校网络舆情的作用及管理[J].学术论坛,2011(02).

[3]李文砚.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培植体系构建[J].淮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作者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