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儿
摘要:记得还是刚刚接触小学语文教学时,就常听同根老师说起他,后来在看杂志时看到王老师的经典名句:“语文教师应该是儒雅的、睿智的、慈悲的。”当时,对王老师感觉又有了新的认识。如今,翻开王老师的《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有感再次看到了这句话时,真是肃然起敬!
关键词:教学思想;经典课堂;有感
王老师一直在说“诗意语文”。第一眼看到“诗意”,还在揣测是不是就是说把课上得优美些、自然些。看罢才明白“诗意”两个字里藏着王老师终身的追求:语文老师应该是儒雅的、睿智的、慈悲的。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像阳光一样灿烂、像大海一样宽容、像空谷一样纯真。
语文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一直很困惑。语文是要学生学好字词句段?是培养孩子爱语文、用语文的习惯?是要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认为:“语文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教育,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语文教育是学生的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生命体验,必须引进生活与时代的源头活水。”
看完王老师的《草船借箭》,对王老师的这种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记得第一次看那节课的课堂实录是在晚上,人有点累。可是看着看着,却感觉整个人都有了一种激情,在我的躯体里流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成这样!在那节课上,王老师致力于引领学生于智慧化身的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而这种对话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的。它有着一个“前结构”。即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有关《三国演义》、特别是有关诸葛亮的种种或清晰或朦胧、或开阔或狭窄、或深刻或肤浅的感知和理解。在“前结构”和初步阅读文本这两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智慧排序,集中放大诸葛亮的智慧。并通过研读诸葛亮对“知天”、“知人”、“知地”的智慧,抓住其中的“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笑着说”“顺风顺水”来感知诸葛亮的智慧,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其中非常成功的是王老师不是让学生站在文本的外面,而是始终能立足教材,感悟人物。
诗意语文是一个学生的梦,也是一个老师的梦。这个梦需要学生用全部的纯真去编织,更需要老师用一生的良善去守候。王老师笔记本上抄着这样一首小诗:“无数连环缀成的一个精致的长链,近旁的与天边的紧紧相连;眼睛读出它将何往的谶语,玫瑰说出了天地间全部的语言;一只小虫奋力生成为人,越过了自然的所有峰巅。
为了这个梦,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求索、去渴盼、去感悟…王老师的“儒雅、睿智、慈悲”如同六字真言感染着我,指导我今后敢怎样去做好那只“小虫”,去守护语文的那份诗意。
儒雅到底是什么意思?儒雅,《汉语辞典》解释为两义:一,学识深湛,二,气度温文尔雅。其实,这两解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因此,儒雅风度,不是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儒雅是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王老师真是用行动在诠释着儒雅的内涵。那么教学中,我又该怎样去学习,去修自己的儒雅呢?看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接触了他的教学思想,我觉得首先要在平时多读书。无论是工具书还是文化书籍,但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骨子里就应该是文化的、是民族的。当他有了满满的文化宝藏,他才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才可以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才可以对文本解读地更加透彻、更加有深度,才可以引领学生走向更加有灵魂的语文。当然这种儒雅的气质并不只是在学识上。上面说了,儒雅还是温文尔雅。这说的大概就是行动了。由此有带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语文老师是睿智的。
诗意语文呼唤一种高智慧、大智慧的观照和统领。诗意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智慧的结晶。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突发事件,老师可以斩断、可以引导、可以点拨、可以拓展,而这都需要一个词就是“睿智”我们需要一种随机应变的生成性智慧,去解决语文内外的各种冲突。睿智不等于小聪明,睿智是一种深沉的智慧,是一种从心底去呵护孩子心灵的智慧,是一种不断去唤醒学生的精神生命的智慧。
语文老师还是慈悲的,表现为一种远大的职业境界。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得是《众人眼里的老师》,也许知识出于玩乐心态,或褒或贬。用在此处却也未尝不可。和很多朋友、亲戚聊天时大家都觉得似乎老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理由呢?轻松、简单、自由。但是如果一个老师自己看待自己的职业的话,我想这个老师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师。职业和事业不同。一个人如果把事业当作是生命的一种追求、当作是价值的一种实现,那他才是真正对教育充满着慈悲,对学生充满着慈悲。
第一遍看完王老师的书,感觉很多,但真正动笔却发现键盘上的双手有些颤抖。也许是太对不起王老师了。思绪还有些乱,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学,以至于一下子堵在那不知该从何说起。我需要好好梳理。当我再次回过头去看时,我相信一定可以收获更多。
王老师说他要成为愛默生《沉思路》里的那只小虫。我也要是一只虫。尽管以前的我不够认真、不够沉思也不够刻苦,但我依然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从现在做起、从努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