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
摘要: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意识不能仅仅靠一些德育课来传递,初中语文也有责任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重视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意识;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的对象就是一个个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的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教育的终端始终不是课堂,而是真实的生活,语文学教学的意义同样如此。学习语文学知识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这也就使初中语文课的教学真正地成为对生命科学的科普性教育,也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真谛。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阳光心灵。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
一、培养自强意识。
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还不完善。而且经常会被外界因素而改变,他们常常三分钟热度,喜欢学习时很努力,没兴趣时就很懈怠,总是缺乏持久性和信心。另外,00后的学生在做错事情时总会先找客观因素而回避主观因素。我常开班会,让学生自己找自己的问题,往往在别人说出自己缺点的时候其他学生也会有所认同。
社会的进步使未来社会分工更加细致,这使得成功的标准发生了改变。过去是考得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这是成功;现在是即使你考不上大学,但你有一技之长,并是领域里的佼佼者,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和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是成功。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自信,他们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肯定。
二、增加教材篇目。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所以教材篇目的选用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如果教材中关于生命题材的文章较少就会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的放矢。教材中似乎忽略了这一个重要的主题,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学生人格,理想,审美情操的培养。又或者是主题意蕴太多,很多题材的课文都包含有生命的意蕴,但是学生教师未必会关注这一点,而是放在了其他主题情感的渗透教学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上要关注课文思想感情的多重性,在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上要注意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让学生对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能够进行充分地思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间,教材的编排就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文章,应有贯穿性,时代性,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现行初中语文只有一个与生命有关的单元主题,其他年级都没有类似的主题单元,语文是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科目,在学生频发生命损害的今天,教材的编写必须有所改变:每篇文章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选取课文时既要选择一些有时代背景的课文,也要选一些贴合当下生活的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生命都是永恒的话题,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课文中提及的人、物、事,能够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生命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三、融入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对话,这一对话是发生在教师、同学和课文之间的,三者互通互融。所以,在展开阅读活动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发现和表达自我,把生命意识融入到阅读过程中。初中生对每一件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应该借用这一好奇心,引导学生们发现日常生活中生机勃发的生命力,抓住某一核心问题,让学生们品尝生命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清楚地感知到,渗入了生命意识的阅读,才能称之为是生动的阅读。
四、进行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就是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过程,是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与感知的过程。所以,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将生命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对生命展开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众多案例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思考,并进行写作练习。或者是在对某些与战争相关的课文进 行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人性化思考,探索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让 学生对周边的生命状态进行记录,有效了解生命意识的重要性,扩展学生的生命宽度,增强学生的生命厚度,提升学 生的生命高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五、注重生活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育也是如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也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再美好的说教都不如让学生进行实践感知来的更加真切和深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将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贯穿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意义。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是教师要重视这些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一些“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主题实践活动,像春游、演讲、辩论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比如,在学习“触摸春天”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生命,懂得尊重生命的重要意义,我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进行了野外考察实践,学生们都非常兴奋,有目的地在野外考察中关注有生命的个体,有的学生看到了蚂蚁过河,有的学生发现了屎壳郎搬家,也有的學生观察了小鸟的哺育等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在野外实践活动中的发现进行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蚂蚁身上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感受到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的学生从屎壳郎身上感悟到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有的学生从小鸟哺育中认识到爱的力量,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且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灵的近距离观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认识到生活注定不是一帆风顺,从而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生命意识教育。
六、寻找精神家园。
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应为“指向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年、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的能力”。情感教育的第三层目标也是其终极目标,应是学生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完善、精神境界的提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情感教育作为服务于认知学习的手段,而没有把情感视为教育的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组成部分,视为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震撼心灵的情感。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代诗词均是某一时代的杰作,其作者也因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去领会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以及诗人在污浊的封建官场未被辱没和同化的傲岸人格。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到对整个民族文化生命链意识的传承,让我们的学子在对民族文化的守望中来积淀自己的学识,来张扬生命的意识,来构筑自己精神的家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有所成前提必须是对生命的尊敬,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才是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人,反之,一个对生命麻木的人一定是一个失败的人。培养生命意识将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需要社会,家庭,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