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遵循车辆维护工作安全规范,制定维护工作计划,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工具对车辆进行维护工作,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大多采用“教、学、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讓学生学会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法规要求,还可以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操作;综合素质
前言:《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汽修专业的基础课,旨在使学生在实习上岗前,能具备汽车保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师指导下能独立或协作完成标准、规范的汽车保养工艺流程,该课程构建于《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拆装》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初步具有汽车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这个过程中也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实体模型、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动画等。课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和基于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实现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简介
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具有一体化教学功能的教学场所进行教学,老师和学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汽车维护与保养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不适合学生对汽车构造,特别是汽车保养方面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结合。很多学院实训室建设的面积较大,特别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一体化教学实施
这种教学模式最好小班上课,一百多人的合班上课效果差些。有的学校实训室面积小,一般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授课: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专门的理论课教师授课;实践课在实训室上课,最好由4S店的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做指导老师,以确保实践课的质量。理论与实践得到合理的穿插教学,让实践与理论得到充分的结合。有的学校实训室面积大,实训室里除了实训设备外,还安放桌椅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进行小组讨论和团体协作的方式,多方面、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步骤如下:制定任务→实施任务→评估
(1)制定任务
在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任务的目标和要求,以 PPT的形式向学生描述和解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咨询,指导学生完成计划制订。
例如,在《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学习情境一中的一个工作任务——发动机机油的检测和更换。
我设计的任务要求是: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机油型号?②机油为什么要更换?③什么情况下要换机油?④用正确的方法和顺序排放机油和加注机油。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和讨论,鼓励学生以自己家里或自己喜欢的一款车为例,制定实施计划。
(2)实施任务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一般采用四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四步教学法的四个步骤分别是:“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检查评估”。先由教师在“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两个环节中,向学生描述并演示正确的操作部位和方法,再由各小组学生根据所制订的计划,合理分工。
学生分组: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学生的分组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训设备台套数来决定。我系发动机实训设备有4台配置,因此每 10-15人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分组后,为使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有序开展,由教师指定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任务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直至完成任务。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随时指导学生的操作步骤,涉及到安全问题,立刻制止,保护学生和设备的安全,比如第一次换机油的同学,也建议他带好护目镜,以防铁屑落入眼睛。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团结协作,一起攻克疑难问题。比如,更换机油时,怎么判断现有的机油不可用而需要更换新油。有的同学仅从机油的使用里程或时间判断,这样是片面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指沾一点机油,用手捻一下是否有颗粒,如果油中混有颗粒,说明发动机内部有磨损的地方,会对发动机不利。这样,学生动手操作后,对机油的印象深刻,以后在换机油时还顺便判断下发动机有没有磨损现象。
一体化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理论穿插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理论,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3)评估
完成工作任务后,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检查和评估。注意:在设计任务评价时,要采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工作过程,切记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寻求更优化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对学习领域的探索,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结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将汽车维护保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实现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强.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8,(20):19-20.
[2]张扬.《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J].模具工业,2018,44(05):74-77.
[3]谢平.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52.
[4]黎健贤.浅谈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上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07):180-181.
[5]朱桂英.“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教学刊,2016,(15):142-143.
作者简介:王华,1981年10月1日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现代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金项目:
2018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18zk06)
2016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6YGXK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