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8-08-22 11:25王代誉丁媛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5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王代誉 丁媛媛

短暂性脑缺血是比较多见的一类神经功能障碍,该症状可逆,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患者发病突然,持续数分钟,会反复发作[1]。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后,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出现脑梗死,高血压和诸多并发症[2]。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可能和脑血管痉挛和微栓塞有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阿司匹林是使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药物,还能够清热去痛,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药物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可靠方式,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同[3-4]。为了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情况进行探讨,就我院的一些患者来进行分析,根据研究进行如下分析。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9月对9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有62例男性和30例女性,最小41岁,最大76岁,平均(67.3±2.9)岁。根据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5]进行筛选,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6例。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提供了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压,对微循环情况给予调整和改善。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进行治疗,100 mg/d,早餐后1 h内服用。研究组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治疗,75 mg/d,强化治疗7 d,之后改为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全部患者都是以30 d为一疗程,均接受了3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6]: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脑缺血发生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幅度超过75%;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脑缺血发生率比治疗前降低,降低幅度介于45%~75%;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病情不受控,有卒中情况发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对两组的临床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没有脱落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研究组不良反应率(8.7%)低于对照组(23.9%)(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可能和脑血管痉挛和微栓塞有关。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药物。阿司匹林是使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药物,还能够清热去痛,对血小板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临床研究中[7],大约有30%的患者出现了抵抗性,导致了药效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氯吡格雷也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效果也比较突出[8-1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式比单纯的阿司匹林要好,可以协同作用,弥补不足,让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得到提升,减少了恶心和复发等副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经过3个疗程治疗,没有脱落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式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没有出血倾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阻断了血栓素A2和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减轻了膜内增生,降低了巨噬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数量增加。

总而言之,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比较明显,使用后的副作用小,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的样本数量比较少,观察的时间比较短,对远期效果没有进行统计分析,以后还需要扩大样本,延长研究周期,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的临床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