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微博、微信、脸书相比,微课在品社课中运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现有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在品德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课进行情境创设、行为辨析、明理导行、活动设计、课堂总结等,不仅让品德的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品德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现教学最优化,有效提高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微课;课堂;实效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课标明确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提升小学品社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主动投身到品社的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时若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微课助力品德课堂教学,我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定能得到显著地提高,现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运用微课助力课堂教学。
一、 运用微课,创设导入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得好,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利用现代化的微课导入方法,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成为品德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比如在教学《关爱爷爷奶奶 》一课时,课一开始,用微课创设情境,配乐朗诵诗歌《爷爷奶奶的心声》,目的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课堂充满求真、向善、爱美的真情,这样会充分地唤起学生对爷爷奶奶的敬爱、感激之情,并让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孩子们听得非常专注,就是这段配乐朗诵触动了学生内心当中最柔软的情感部分,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也让我始料不及。沉默片刻,我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一个孩子哽咽着说:“奶奶,对不起!我错了,我平时不该朝你发火!”全班课堂气氛顿时笼罩在一片内疚自责当中。这时,老师在大家都在反省自责的时候,问:你们准备今后怎么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关爱爷爷奶奶》的主题活动,课的开始便完全激发学生的浓郁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厚实的铺垫。这就实现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效果,启动行为辨析,从中领悟到观点。
二、 运用微课,辅助行为辨析
传统的教学,在行为辨析环节中,往往是采用文字呈现案例或出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这样学生接收到的素材比较单一,辨析时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并且得到的答案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运用微课呈现需要辨析的内容,把道德观念融于画面中,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把画面的内容扩充延伸,这样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判断辨析,所得到的答案一定非常丰富。比如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在案例分析,认知游戏后果环节中,我用微课的形式播放了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惨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剖析,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感悟事故:由于两个小朋友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把马路当作游戏场,造成一死,多伤。让学生亲眼目睹视频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车轮碾碎了,我们仿佛听到了孩子呼唤妈妈的声音,看到亲人无助的泪水和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接着,我还是用微课进一步展示,生活中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惨痛事故。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观看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通过观看各种未遵守规则造成不同后果的交通事故,进一步告诉孩子们这些“血的教训”要我们记住“马路不是游戏场”,只有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个人的安全、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行为辨析,学生从现象认识过渡到本质认识,既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成功地指导了他们今后的行为。
三、 运用微课,进行明理导行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是品德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品德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若能采用微课的方式,呈现教学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实践,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我用微课把学校内、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直观生动的画面,明白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之后让孩子们也学一学这些不同岗位人们的工作,初步感知各行各业的辛苦。从而轻松地达到本课的明理导行的目标,学生能自觉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感受他们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
四、 运用微课,丰富活动创设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呈现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而品德教材不是儿童活动的“万用大全”。因此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组织开展活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当然运用微课的方式呈现活动,能把单纯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童心童趣。当然设计活动时也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教学《家乡风光美》一课时,在本课教学中,我两处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第一处是:欣赏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播放用微课制作的一段家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第二处在课末总结时。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本环节教学时,我采用微课的形式把家乡的风光呈现给孩子们,让学生知道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自我感觉采用微课的方式,让自己教学时省时省力,更重要的让学生在情声并茂的状态下欣赏了家乡的美丽风光,注意力相当集中,印象也就无比深刻。
五、 运用微课,优化课堂总结
总结,是品德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环节,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加强记忆,教师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次提起精神,积极动脑去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资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能够让课堂在结束阶段变得热闹起来,在民主的总结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得以升华。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微博、微信、脸书相比,微课在品社课中运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现有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微课的存在,不仅让品德的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品德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实现教学最优化,有效提高品德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陈富珍,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