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红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多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并发症预后不良。中医理论以眩晕、头痛等病症的病因阐述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头痛、眩晕病因分为内伤、外感两类,内伤论更符合高血压实际。针刺治疗对调节机体阴阳作用明显,本次研究对厄贝沙坦口服联合穴位针刺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经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1岁、平均(52.6±8.6)岁,中医症候(头痛、眩晕、五心烦热、失眠等)积分(31.9±7.6)分;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5~74岁、平均(52.8±8.5)岁,中医症候(头痛、眩晕、五心烦热、失眠等)积分(32.2±7.4)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1 对照组
给予厄贝沙坦片(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9)口服,150 mg/次,1次d并维持。血压控制不理想的增量至300 mg/次,1次/d。
1.2.2 观察组
对照组基础上再给穴位针刺,患者取仰卧位阴阳两虚型取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给予穴位消毒,取30号2寸毫针针刺俞穴,进针时保持缓慢,垂直进针,高频率、小幅度针刺俞穴,取毫针补法1 min,得气留针20 min;肝火亢盛型取风池、太冲、足三里,给予穴位消毒,进针时保持缓慢,垂直进针,高频率、小幅度针刺相应俞穴,取毫针泄法1 min,得气留针20 min,1次/d,6次/周。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
选择中医证候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证候为头痛、眩晕、五心烦热、失眠等,各证候评分分值为1~3分,得分低与证候轻、疗效佳呈正相关。
数据经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同期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对比(±s,分)
表1 两组中医症候对比(±s,分)
组别 n 2周 4周观察组 28 17.3±3.8 4.2±2.1对照组 28 19.8±4.4 6.1±2.3 t—2.275 3.228 P—<0.05 <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眩晕1例,不良反应率3.6%;对照组眩晕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率7.1%。不良反应率(x2=0.352,P>0.05)。
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心脏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最终器官衰竭。既往多给西药治疗,但临床实践证明单独给予单一药物疗效不佳,多种西药联用则加大不良反应[1]。穴位针刺以其安全性高,降压效果好的特点引起关注。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出原发性高血压以肝阳偏亢、肾阴不足关系密切[2]。故中医治疗高血压以辨证治疗为主,阴阳两虚型多以肾精亏损,阴损日久导致阳气受损,阳气难以上奉导致清空失养,眩晕发病,治疗原则为滋阴益肾、养血柔肝,针刺肝俞、肾俞,采补法调节阴阳平衡,补充肝肾元气[3]。关元为女子蓄血、男子藏精部位,采补法补充机体先天元气;三阴交统治肾、肝、脾所主病症,采补法益肾滋阴、柔肝养血;足三里属阳明经合穴,多血多气,采补法促进气血平衡,祛邪扶正,益气补中。肝火亢盛型取风池、太冲针刺,针刺风池祛除内外风邪,清利头目,清泻肝胆之热,调理诸阳,太冲是清泻肝经实热的重要俞穴,毫针泄法清泄肝火,养血疏肝[4],通过给予辩证针刺,肾虚得补、肝火得降,机体阴阳恢复平衡,从而促使血压恢复。黄细妹等[5]指出,中西医结合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改善血压作用显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同期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更优,安全性对比无差异,提示穴位针刺联合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且具备较高安全性,基本与黄细妹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穴位针刺联合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