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捍东
摘 要:提高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立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实施心理教育,树立信心,增强学生自立能力,从自信、自立走向自强。
关键词:实施;心理教育;培养自立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需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把心理健康作为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提到现代人所必备素质的高度,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一基本要求之一。因此,重视心理品质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运用反“马太效应”关注解决情绪消极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圣经》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也要夺过来”。教育中的“马太效应”,表现在班级中就是有问题的学生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好学生却倍受关注,有更多的机会做事情,受到表扬。“马太效应”有其心理危害。反“马太效应”则上反其道行之,要求教师对班内学生一视同仁,偏爱有问题的学生,发掘其自身的闪光点,更多地给他们以帮助和温暧,“追求”大面积丰收,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
二、妙用暗示法,关注解决脾气倔强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动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者相一致的结果。
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会不由自主生出一种抵制的力量,不愿就范。而暗示的过程是种双向心理交流的过程,暗示者不明确表示用意,用含而不露的方式影响别人,受暗示者则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要使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最好尽量少用命令形式去提出要求。
在我们的教学上,教师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批评,虽然直截了当,简单易行,然而其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由于暗示不具有强制的特点,因此人的接受暗示时,往往影响很深。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有时候学生的心灵都似一块坚硬的合金难以雕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可是有时候学生都如一头脾气倔强的牛犊任凭你绳拉鞭打也不肯往你指引的方向迈步;有时候教师对学生锲而不舍,强攻硬上难收成效,而迂回前进,旁敲侧击则能收到奇效。
三、关注抑郁学生,帮助其改变不良的认识方式,促使其心理碍减轻或缓解,使其能够正常学习生活
患上抑郁症的人表情漠然,无精打采,即使有非常高兴之事也是无动于衷;时有头疼、失眠等不适。造成的原因是: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期分离或死亡而造成的用爱剥夺是成年期易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而行为学理论认为,不能达到渴望的目标或者感到后果极坏,抑郁易发生;认知理论则认为,抑郁的产生是因为对生活世界认识的曲解所造成。
抑郁症恐怕不能以单一的因素做解释。现在一般的观点认为他可能是生物遗传素质、童年经验和包括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在内的应激困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加全理,龙其心理素质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面对21世纪,我们正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心理素质能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会直接影响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充满活动与生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必定要求未来建设者要有良好的品质,自信、自立、自强。
1.实施心理教育,树立自信心
由中国的国情决定我国现在的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智能、体魄和行为上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天资聪颖,思维敏捷等。但也有动力能力差,意志薄弱,感情脆弱,怕苦怕累,依赖性强等问题,缺乏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由于从小在家庭中备受爱护、娇惯,形成他们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旦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容易表现出烦恼、自卑、偏执、说谎等现象,有的人情感脆弱,性格孤独抑郁,狂暴易怒、紧张焦虑、易冲动好斗等。
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所致,这类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有的学生基础差,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随着知识的增加,情绪不稳定,导致失去学习信心,总觉得自己脑子笨,自暴自弃自卑自责,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心灰意冷,有一种孤立感,这类学生发病的原因,有父母离异,或者学校和社会因素等,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知识,学生的苦闷和疑虑得不到疏导和解答,被同学轻视,自尊受到伤害等。对这类学生,教师应采取疏导的措施。首先,以真诚的态度关心和亲近他们,消除其敌意,取得信任,然后鼓励、教育全体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讲究劝导的艺术。这类学生,教师应采取疏导的措施。这类学生既自尊又自卑,既渴求师生信任又常常与之对立。因此,既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发现激励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利用自信战胜自卑,又要真诚同情、关怀、鼓励他们的生活勇气,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为培养自立能力打下基础。
2.从自信、自立走向自强
只有充满了自信,又有自立的能力,最终才能达到自强。在培养良好的品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锻炼承受挫折和开拓进取,取得成功的素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发展,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强化,对个人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些都要求我们具有对待成功和挫折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良好心理素质,自强不息就显得尤为必要。
总之,当今我们正处于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针对我国青少年的特点,要想使他们在新世纪当中承担他们应尽的责任,更应对他们加强心理品质的教育,使他们充满信心,做到自立,自强,进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侯志敏.教育教学研究论丛(第十卷).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