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2018-08-20 05:10蔡凌峰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教育方面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教育改革的促进下学校的课堂发生了不一样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需要学生解决问题,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就需要摆脱过去固定的格式,要用多种思维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好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学到的知识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时期给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运用多种方法去教授学生学会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创设具有合理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还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故事情节的问题情境。小学的孩子,都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在问题中融入故事情节来进行教学。通过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设计到问题当中。这样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就会对题目非常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题目。比如小猪佩奇和乔治两个人去买水果,他们一共买了五个苹果和六个香蕉,问两个人一共买了几个水果?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来设计题目,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

二、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每个人也都有着不一样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想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教师就应该在课下多和班级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课堂上想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关注一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容易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以外,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

在课堂上,学会理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也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自己的解题方法,也要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解题方法,从而来寻找一种最优的办法来进行解题。

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多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形象的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纯的讲解枯燥乏味的知识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结合实际生活,举例的时候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生活中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想要去学习,想要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开会坐座位时,一共有40个人参加会议,每一行最多能坐6个人,需要安排布置几行座位?”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就会不一样。比如有的同学就会使用一些小纸条来摆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每一个纸条代表一个人,然后得出需要布置7行座位;而有的同学会运用乘法来进行计算,计算6×6=36,36<40,不符合条件,6×7=42,42>40,符合条件,因此得出结论,需要布置7行座位;有的同学则会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计算40÷6得出结果,判断出需要布置7行座位。学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每一种方法都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讨论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加快捷,哪一种方法是更加准确的。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 教师可以给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有更多機会去自主的思考问题,比如可以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抢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制定一个题目,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总结概括。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并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学习小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小结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多种办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来进行教学,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能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海波.小学科学课堂引入微课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

[2] 夏业云.小展台大舞台——实物展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A),2017(2).

[3] 黄小生,李夏夏.浅谈西藏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探索及展望[J].天津科技,2017(4).

[4] 陈金女.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作者简介:蔡凌峰,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