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杰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阴虚热盛型糖尿病中医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该院就医的82例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降糖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血糖(FBG、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及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效果优于常规西医降糖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阴虚热盛型;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a)-0066-02
阴虚热盛型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型,全国中医糖尿病协作组一项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阴虚热盛型糖尿病占17.9%,而且常见于糖尿病发病早期,此时患者大多未出现血管、神经等相关并发症,但均伴有糖尿病典型“三多”症候群,故治疗需以滋阴清热为主[1]。目前西医降糖方法在阴虚热盛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有限,该院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糖尿病中医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内分泌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82例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西药与中药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内分泌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82例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入组观察,每组各41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5~63岁,平均年龄(52.31±4.28)岁,病程为2~17年,平均病程(9.43±3.47)年,合并症:高血压13例,冠心病7例,视网膜病变5例,糖尿病肾病2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7~66岁,平均年龄(53.14±5.07)岁,病程为1.5~15年,平均病程(8.71±4.22)年,合并症:高血压15例,冠心病9例,视网膜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①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11.1 mmol/L。同时符合阴虚热盛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主症: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大便干结、尿量增多、颜色混黄,次症: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②入院前已在外院确诊并治疗半年以上,因疗效欠佳来该院就医。③对该研究目的及意义完全知情,均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开展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了解控制糖尿病的益处,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水平,适当参与体育锻炼,控制每日饮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对照组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格列齐特片(国药准字H11020121,药品规格:80 mg,剂型:片剂),40 mg/次,三餐后口服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023370,药品规格:0.5 g×20 s,剂型:片剂),初始剂量为0.5 g,2 次/d,每周增加0.5 g直至加至2 g/d。观察组采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基础药方:黄连10 g、黄岑15 g、白芍15 g、阿胶15 g、天门冬20 g,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者加生地黄、沙参,疲乏困倦、舌淡脉细者加丹参、黄芪,盗汗、失眠者加牡蛎、龙骨、远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附子、肉桂、杜仲,合并高血压者加杜仲、川牛膝,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加白芍、香附。加750 mL水文火煎煮,煎煮容器选择砂锅,忌用铁、铝器,滤去药渣取300 mL药汁,每天服用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监测并记录FBG、2 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记录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相关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FBG≤6.0 mmol/L,2 hPBG≤8.3 mmol/L;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6.0 mmol/L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或校正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治疗前后FBG、2 hPBG与HbA1c水平方面两组差异对比 治疗前,两组FBG、2 hPBG与HbA1c水平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与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在治疗前后血脂与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两组差异对比
治疗前,两组TC、TG、LDL-C与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与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对比
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等慢性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热盛型是糖尿病多种证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糖尿病早期阶段,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理论,宜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3]。该院在中医治疗糖尿病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黄连阿胶汤治疗后,不仅血糖、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采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效果优于常规西医降糖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热盛型治疗用药大多寒凉,因此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損伤脾胃,如果患者脾胃素虚需合理控制服药剂量,以免过服寒凉重剂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4]。
综上所述,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静.黄连阿胶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降糖方案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83-84.
[2] 翁舸,李荣红.黄连阿胶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6,6(15):346-347.
[3] 刘成龙.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89-90.
[4] 巩文娟.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症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83-84.
(收稿日期: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