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元
[摘要]目的:探讨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90例过敏性咳嗽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与参考组(头孢他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各为4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是常见常见病、多发病,国内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哮喘发生率在0.95-1.6%之间,而过敏性咳嗽则为25%,近两年来疾病发生率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与环境污染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为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因此主张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止嗽散合过敏煎为具有上述功效的中药制剂。为探讨药物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过敏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过敏性咳嗽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胸部CT及胸片诊断,未发现肺部器质性病变,伴随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慢性咳嗽、少量白色泡沫样痰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咳嗽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风寒袭肺型辨证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6.25±3.6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入院后静脉滴注头孢他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合过敏煎治疗,基本药方:桔梗、百部、陈皮、紫菀、白前、乌梅、银柴胡、五味子、防风各为10g,荆芥、甘草各为6g,辨证加减治疗:痰黄患者加鱼腥草15g,鼻塞流涕患者加(茯苓)10g、细辛6g,仓咳频患者加蝉衣6g、钩藤15g,采用清水煎煮,每次服药200mL,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治疗。
1.3疗效判定
参考中医症候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症候积分至少减少95%,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等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94%,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体征得到改善;无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以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未出现变化及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组治疗显效20例(44.4%),有效23例(51.2%),无效2例(4.4%),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治疗显效16例(35.6%),有效19例(42.2%),无效10例(22.2%),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气急、咳痰、鼻塞等症状总得分为(3.32±0.85)分,与治疗前(25.36±4.11)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参考组治疗后咳嗽、气急、咳痰、鼻塞等症状总得分为(11.55±2.16)分,与治疗前(25.01±3.56)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5例呕吐、2例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提出“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肺为娇脏而不耐寒热,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合皮毛而卫外,而易受外邪侵袭。邪犯肺卫,肺失清肃,肺脏为了祛邪外达,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中医治疗通过祛风散寒、解表宣肺、化痰止咳即可达到满意效果。本次治疗中采用止嗽散合过敏煎治疗,方中防风、银柴胡、生甘草、五味子及乌梅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而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乌梅能够对侵入体内的过敏原进行中和,而五味子具有较强镇咳作用,能够较强抑制肺炎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甘草可良好镇咳祛痰、抗免疫,诸药联合使用能够发挥良好的镇咳效果。本次治疗中观察组采用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止嗽散合过敏煎治疗过敏性咳嗽能够有效缓解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可作为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