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吉霞
摘 要:"互联网+" 时代给出版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使出版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必须把握"互联网 +"的现实需求,应具备一定的用户意识、创新意识、大数据意识和跨介合作意识,提高图书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用户意识;创新意识;大数据意识;跨介合作意识
所谓“互联网+”是指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形成了更为强大的生产力。给传统领域的企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一场新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时代给出版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使出版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目前出版行业的“互联网+”还处于探索完善期,属于一点一滴的量变阶段,呼之欲出仍需假以时日。但可以预料,“互联网+”模式必将在出版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对每一个出版工作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必须把握“互联网 +”的现实需求,应具备一定的用户意识、创新意识、大数据意识和跨介合作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图书编辑工作的整体水平。
1.用户意识
用户意识是“互联网 +”环境下编辑应具备的核心意识,即编辑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传统出版常常是作者、编辑“拍脑袋”定内容,读者相对被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多样化、爆发式的传播方式,读者可以在开放平台上自由地选择自己想看、爱看的内容,读者不再是简单的受众,而是己经完全参与到图书的塑造与传播中,传统的读者变成了用户,读者的需求往往决定了内容的走向。
用户意识下的出版业要以读者为中心,编辑进行选题策划不能再像传统出版时代那样,出什么读者看什么,而是要转变意识,读者看什么出什么。编辑要关注读者对出版物的选择、体验和反馈上。最近比较火热的“现代纸书”就可以帮助出版单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读者数据库,让编辑和出版单位知道自己的读者是谁,深度了解自己的读者,然后,基于读者喜好生产内容,并能实现盈利预期。
编辑应将自己的图书编辑工作作为持续性的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用户的高度参与,充分挖掘读者的同情感、参与感、体验感等多种感官。另外,图书编辑工作者的用户意识还体现在对用户的经营上,可以采用互联网免费阅读的特点促进服务的深入人心,并借此开展依靠图书产品凝聚用户、通过多种服务模式获得收益的工作。
2.创新意识
在每一次由科技引起的传播载体变革中,编辑主体都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实现了一次次质的突破,创造了崭新的编辑艺术和编辑文化,从而使编辑作品能够适应新的传播媒体,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从以龟甲兽骨为文字载体的甲骨文时代到以平板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人类科技的革新和进步不断推动着编辑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出版编辑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吸收新技术、新创意、新产品、新渠道等各种优质资源,从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价值产品,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打造出能吸引眼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一系列出版物。
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日益发达和普及的今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阅读器等多种接收终端改变了受众的阅读媒介、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在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中,传统出版面临着从内容到技术的多重考验。在此时代背景下,编辑要要突破思想窠臼,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学习和接纳新技术,改过去的平面思维模式为数字时代的立体化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选题、审稿、排版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选题策划、约稿、审稿、装帧设计,研发形态丰富的数字化出版产品。根据受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创新编辑理念、编辑方法、编辑技巧,才能适应“互联网 +”的时代要求,实现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3.大数据意识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时代已经开始向着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发展。基于大数据、云存储、智能计算等新兴技术,可便捷地获取并处理动态、天量的用户数据。比如,一个 “微信红包” 可让微信在短短几天获得数千万个银行卡数据,这是传统银行无法想象的。
无论是何种行业,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掌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编辑出版行业,为了更有效地获取用户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成立一个开放式交流平台与用户数据库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为不同用户建立不同的模型展开分析,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调整编辑出版的工作方向。编辑应该重视掌握的用户数据,提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可对某一选题的反映、需求、兴趣,包括销售数据、内容数据、交流数据等进行分类、梳理并分析,将这些数据与选题策划、设计、发行等结合起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充分运用客观、科学的数据指导编辑出版活动。
大数据分析是今后出版业发展的 “兵家必争之地”, 谁的数据越完备、数据分析更有价值,谁就越能掌握发展先机与主动权。
4.跨界合作意识
“互聯网 +”环境下,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编辑必须具备与不同行业跨界合作的能力,跨界营销、品牌延伸、衍生品开发等,都是拓宽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创新手段。不同媒介间的资源互通、共同开发已司空见惯。对出版行业来说,“闭关自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转向开放式的生长模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编辑而言,就要具有开阔的眼界和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可以与各行各业联系沟通,交流合作。
如今,全国已有200多家新闻出版单位参与纸质图书的全新盈利模式——互联网+“实体”(纸书、纸刊、报纸)的“现代纸书”的生产,并打造了一大批具有交互功能的成功图书案例,实现了超过1.4亿元线上额外增收。“现代纸书”的出现,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更为出版行业的“互联网 +”大数据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编辑必须要有敏锐的媒介敏感性和强劲的媒体融合能力,在编辑活动中要突破思想禁锢,以开放的心态、新颖的视角,紧密结合其他媒介的传播热点开发选题,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编辑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出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工具,创新编辑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图书编辑的互联网思维》刘京梁,《传播与版权》2015年6月,
2.《互联网 +:产业风口》曹磊,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
3.《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编辑转型》胡涛,《中国编辑》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