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正面交锋”的场所,它不仅主导着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范畴,更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的学习。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策略将会对学生的学产生更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策略的“诱导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诱导性;心理特点
“诱导性”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的授课思路。小学生是比较容易“引诱”的群体之一。恰当的“诱导性”课堂策略将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然而,怎样的课堂策略才更能对学生产生“诱”与“导”呢?我觉得,小学数学“诱导性”课堂策略应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 方法新颖、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新鲜、有趣的课堂策略更能促使他们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因此,在方法上要具有新颖性,在形式上要多样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甚至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例如:讲到分数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块相同大小的橡皮泥。让他们分别切成不同的等份,如1号同学分成2份,2号同学分成3份,3号同学分成4份……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分数:1/2,1/3,1/4,……接着让对应的学生拿出相应的份,并相互间进行对比。如1号同学拿出1份与2号同学拿出的一份进行比较,即可以让他们很直观地看到1/2和1/3哪个大哪个小。这样,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特点,更是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记忆。
二、 内容有趣、课程连贯
要保持学生对学习有着持久的兴趣,那么“诱导性”策略就必须要贯穿课堂的始终,并且内容要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胃口。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听童话故事等。因此,我们可以将数学课程中的内容融入他们感兴趣的故事里,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或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运用课本里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预先设计好的数学问题。例如,老师将简单的除法运算融入《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里:老师开始给学生大概的讲这个童话故事,让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所讲的故事里。当他们都听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暂停在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前:七个小矮人要给白雪公主盖一间小木屋。盖一间小木屋需要105段木材,而每棵树可以截成3段那样的木材。那么每个小矮人应该去砍多少棵树呢?老师同时演示预先做好的课件或是在黑板上板出,并画上相应的图,这样显得更直观、生动。接着老师说道:同学们先和小矮人们一起把小木屋建好了,我们再继续往下讲故事好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上面小矮人们遇到的问题呢?于是老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去……学生们学会了,别忘了老师再继续讲一讲这个故事。当然接着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所要学的新的知识点。然后老师又和学生一起来解决,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就这样,老师将课本中的内容融入到故事中,在授课中穿插故事情节,让学生先听再学,再听先学,边听边学。
此外,课程的连贯性也是十分重要。而这种“连贯性”不仅表现为一堂课的前后连贯,还包括每节课之间的连贯性。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动画片《葫芦娃兄弟》,当我们看到先出世的葫芦娃兄弟被蛇精抓走后,总想着等后面的葫芦娃再出世时能不能去救回他们,又将如何去救等,于是总盼望着下一集的到来。如果小学的数学课也能做到如此吸引学生,让学生上完了这一课,仍意犹未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那样我想就很难有学不好的学生了。因此,在数学课程“诱导性”策略有趣的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前、后衔接的吸引性悬念,将使得“诱导”成效更为显著。
三、 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诱导性”策略必须融入的成分之一。将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让他们亲身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时,他们将会更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乐趣,也更会为数学的魅力所吸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
老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有没有过主动地给家里来的客人泡过茶啊?
学生:有。……
老师:那么你们一般是怎么给客人泡茶的呢?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家里有客人来时,我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泡茶的必要工作(板书或展示课件):
燒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同学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使得所用时间最短呢?……
学生甲: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所用时间:1+1+8+1+2+1=14(分钟);
学生乙:洗水壶—接水—烧水(同时拿茶叶、洗茶杯)—沏茶。
所用时间:1+1+8+1=11(分钟);
学生丙:……
通过与同学一起探讨一些他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可以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也更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重视开放性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在数学教学上更为重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即,不再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诱导性”策略的设计过程中,要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展开一些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多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能够想出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来求34+58+102?大家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所能想到的都写下来,也可以跟同学探讨。
大家的结果有列竖式计算的、有从左往右计算的、有简便计算的。通过不同的方法都能求出正确的结果。虽然有些方法显得麻烦,但学生通过思考、对比之后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总之,不管你的课堂策略是什么,只要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促使各方面健康成长,那都是好策略。
作者简介:詹秋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