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拥有皇族气息的民族 (上)

2018-08-16 09:20杨茂芳
神州民俗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佤大寨先民

杨茂芳

56个民族各有风采,这一次我们将连载两期带大家走进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勐简大寨,全方位地探秘生活在这里的一个叫做“黄衣阿佤”的民族。我们的勐简大寨之旅,首先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传奇式的婚俗、神秘的“色林”;这里的人们爱穿土黄色的衣服,有皇族气息;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感恩自然,祭祀“色林”;在这里可以参加当地与汉族春节相似的——青苗节,还有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大饱口福。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拥有皇室贵族气息

勐简大寨位于耿马县城北部,距离勐简乡政府17公里,距离耿马县城85公里,靠近缅甸。勐简大寨背靠色林,前面的南天门、富嘎寨、二台坡,宛如巨人手臂,由北向南环抱着布满偏坡山岗的村庄。这里就是“黄衣阿佤”生活的地方。

“黄衣阿佤”俗称“黄佤”,佤语为“司岭”。但“黄佤”这个说法有民族歧视之嫌,于是后来就改为叫“黄衣阿佤”。为什么要叫“黄衣阿佤”,这背后还有一段小典故。

当年南明小朝廷永历帝朱由榔,被清兵追得到处逃亡。无奈,朱由榔只好携25名家眷在距缅北重要商品集散地腊戍190公里、距缅甸首都仰光1197公里的荒山野岭“千家寨”躲难。幸运的是,千家寨的佤民族不但没有泄密,而且还热情款待他们。朱由榔为答谢逃难中的救命之恩,临别时将金黄色的龙袍剪开,分送给千家寨的父老乡亲。从此以后,千家寨的佤民族开始崇尚黄色,穿金黄色的衣服,有了皇室贵族的气息。当然这仅仅是口传民间的野史,是否属实无法考证。不过,明朝末代皇帝朱常瀛的儿子朱由榔,1646年11月18日被南方明朝残余势力拥立为南明小朝廷皇帝,改国号永历帝,最后逃亡到缅甸。云南王吴三桂攻入缅甸境内,屁股还没有坐热呼的缅甸王惧怕吴三桂,将朱由榔擒获献给吴三桂,吴三桂将朱由榔押回云南,拘禁在昆明,最终将朱由榔及其亲眷全部杀害于昆明篦子坡,这倒是有网站资料可查。

这个“千家寨”又叫“犀牛大寨”,居住在这里的佤民族人从种棉花,到纺线织布,最终做成衣服,全靠手工制作,用的也是原始的纺织工具。追溯远古历史,勐简大寨的“黄衣阿佤”除了从事日常的农事生产活动外,还大量种植黄棉花,用来织布做衣服,现在主要是到市场上买来棉线,染色织布制作衣服。64岁的马光兰大姐向我们介绍了制作衣服的整个过程:先给棉线均匀染色,然后放进清水里洗干净,挂到竹竿上晾干,再取下来织布。织好的布按照棉线染色的步骤再染色一次就可以用来做衣服了,这样做是为了使棉布不易褪色。染色所用的染料是用纯天然的原料制作而成的,将猴子眼袋果树皮、苞谷砂、茶叶、饭豆(一种豆类)、白桦树皮煮透,放入黄土搅拌。马大姐说,她十五六岁就学织布,织好的布多数是自己用,偶尔也出售一部分。她和我们说做衣服的工序很是复杂,衣领和边角装饰要精致独特——衣领边角的装饰以三角形、菱形、梅花形、波浪形、线条型珠子图案为主,兼有自己喜欢的其他图案;男子的服饰多为镶边对襟领褂,图案与女人服饰大同小异;男子服饰的图案端庄大方,女子服饰的图案闲情逸致。衣服的穿着也是有要求的,未婚女子穿裤子,已婚女子穿筒裙;过去都是要到逢年过节时才会穿黄色新衣服。寨子里每户人家都是自己织布做衣服的,如今这种土黄色佤族衣服已经卖到街上,深受其他民族同胞喜爱,价格不错。

从“色林”中走出来的民族

“黄衣阿佤”与色林相依为命,色林与“黄衣阿佤”密不可分,“色林”孕育了“黄衣阿佤”。

这片老林蓊郁、藤蔓沧桑、苔藓古旧的7亩山地“色林”,既是上百种珍稀动植物和諧繁衍生息的天堂,又是“黄衣阿佤”祭祀的圣地。走进色林,稀奇古怪的藤蔓造型目不暇接。我敢肯定,与村寨紧密相连的林地,能够管护得如此完好无损的绝对没有第二家。大寨村副主任普世兵小伙子,带我去拍照,哪怕是枝叶藤条遮挡了镜头,我也不忍心去折枝损叶。

色林是佤语,意即“神林”,是被邻近村寨的佤民族赋予神秘色彩并为之崇拜的树林。“色林”,有“大色林”和“小色林”之分,“大色林”在左,“小色林”在右,中间以界桩为证,大小“色林”各有一个神坛。祭祀“色林”时,要在神坛中央摆放一把椅子,大“色林”的椅子披上虎皮(现为人造革仿制虎皮),小“色林”的椅子披上牛皮。椅子前点上一对蜡烛,敬献茶酒,茶酒各三盅。还要敬献水果糕点、孔鸡(没有切开的囫囵鸡)一对,孔鸡要求一雌一雄,公鸡未打鸣,母鸡未下蛋。由长者祈祷“神灵”保佑村民出入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之所以会视村寨附近的森林为“色林”,进行“色林”祭祀,是因为孕育于“司岗里”,从葫芦洞里走出来的阿佤先民在有大榕树的地方找到了住处。大榕树生长于草木葱翠、水源充足的山林之中,郁郁葱葱的森林成为佤族先民生存的最早依托,于是他们崇拜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将给他们清泉、给他们食物的森林视为“色林”,将某些大树视为“神树”。村寨边的那些大榕树就被视为能保佑村民平安的“神树”。

在勐简大寨土生土长的勐简乡党委宣传委员周永明,孩儿时代起就接受了长辈们关于“黄衣阿佤”崇拜森林的文化熏陶。他说,传说勐简大寨佤族先民从老地方出走,成年男子都到外国打仗,只有女人和小孩在家。男人出去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一部分战死,剩下的人在战争结束后,跟随其他部落的人返回老地方。其他部落的人走得快先回到了老地方,大寨佤族先民走得慢掉队了,在这片深山老林里迷路不前。休息时,大家抽烟的抽烟、找野菜的找野菜,有的拾螺蛳煮螺蛳。突然他们发现旁边有一片野生的芭蕉林,先民们看到前人走过的路旁那些被刀砍过的芭蕉新芽已经长得很高,认定“他们走远了,跟不上了”,就在这片深山老林里修建部落房屋,靠吃野菜和狩猎过日子。为求家宅清吉平安,先民算卦择吉,确定一个好日子祭拜“贡树林”(贡:祭贡的意思),村民每年在这个固定的吉日一起去“贡树林”祭祀祈福。这片森林就这样成了勐简大寨“黄衣阿佤”共同爱护的“色林”,大家也习惯了无论大事小事都前去祭拜,但时间长了,嫌得麻烦。后来大家商议决定:大事一起去“色林”祭拜,小事(指逢年过节)各自在家祭拜。每家每户都去“色林”里向山神讨一棵树带回家做房屋的中柱(即顶梁柱)。“黄衣阿佤”的房屋,中柱最大,中柱旁支铁三脚、砌火塘,只能辈分最大的坐,辈分小的不能坐。支铁三脚的屋子,上头不能住人,不能摆放物品。家家都有一个火塘,表示烟火不灭,香火不断。

“色林”是勐简大寨“黄衣阿佤”的命脉,是护佑“黄衣阿佤”繁衍生息,香火不断的神林。“贡色林”的风俗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色林”成了人们寄托信仰的场所,成了勐简大寨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净地。“黄衣阿佤”信奉与维护着色林的圣洁,任何损污色林的行为,像砍伐、狩猎、放牧、大小便、淫媾乃至拿走一草一木都必遭色神惩罚;规定了妇女儿童和老婆身怀六甲的男人不得进色林;与“色林”相连的百姓不敢蚕食“色林”寸土,“色林”草木茂盛扩张,农户便会自觉退让。这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

神秘的“黄衣阿佤”要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知道就这一期的内容大家肯定是看不过瘾,不着急,更精彩的内容在下一期等着大家,一定让大家过足瘾!

猜你喜欢
阿佤大寨先民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普洱市脱贫攻坚、党史教育原创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在昆首演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过去的苹果
阿佤姑娘的黑头发(外一首)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