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内脂素与SOD的相关性研究

2018-08-16 07:53林荣华林养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脂颈动脉氧化应激

林荣华,林养

(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湛江524000)

内脂素(visfatin)又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有炎症调节、促进脂肪分化、合成等生物学作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是细胞内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目前,尽管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局部氧化应激诱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斑块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sfatin浓度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3],但其对血清内脂素升高与SOD等反映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是否相关,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visfatin和SOD的水平,观察其浓度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三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或健康体检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n=40)和不稳定斑块(n=40)是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对照组(n=40)是来自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根据颈动脉超声诊断。诊断标准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 为正常范围;局部突入管腔部分超过周围IMT50%或局部IMT≥1.2mm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回声硬斑定为稳定斑块,混合斑块及低回声软斑块定义为不稳定斑块。排除标准:⑴最近三个月内未发生心、脑血管外伤、感染、栓塞等疾病(颅内出血、颅内手术、颅内感染、心梗、脑梗死及其它血管栓塞事件发生;⑵患者未发生严重的肝、肾、肺或风湿免疫性疾病。选择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61.3±9.5 岁)均无显著差异。

1.2 相关指标的测定 三组对象均用干燥管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4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半径r=9.5cm),吸取血清。内脂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购于美国RD公司,用瑞士Tecan sunrise酶标仪测定;SOD用安徽大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化试剂,在贝克曼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 13.0软件完成。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r)表示。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visfatin、SOD及血脂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1测定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 visfati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浆visfatin浓度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三项血脂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SOD活性更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表1 各组间visfatin、SOD及血脂相关指标情

2.2 所有研究对象血清visfatin、SOD分别与血脂三项指标的进行相关性比较 见表2三组研究对象血清visfatin、SOD分别与血脂三项指标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sfatin浓度与SO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 (r=-0.411,P<0.05)。 而血清visfatin、SOD浓度与血脂三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表 2)。

表2 三组人群血清visfatin、SOD分别与血脂三项指标的相关性比较

3 讨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脑梗死的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而目前对脑梗死后的治疗仍缺乏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会引起脑梗死的因素干预更为重要。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4]。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动脉官腔狭窄、斑块脱落造成血管闭塞,导致脑梗死发生[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血管病中最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其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多种研究表明,血液中多种炎症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内脂素是其中之一。血清内脂素主要来源于内脏白色脂肪中的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反应细胞。作为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内脂素能促使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高,而基质金属蛋白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变薄、脱落、破裂,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患者(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visfatin 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浆visfatin浓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提示内脂素可能通过介导血管炎性反应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参与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形成过程,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的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的 Kong Q[6],国内的周桂秀[7]、孙继红[8]、葛继勇等研究的内脂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结果相近。

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是调节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SOD是一种抗氧化物质,能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9]。此外,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炎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两组患者(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OD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而不稳定斑块组SOD活性又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说明不稳定斑块组抗氧化应激能力比稳定斑块组患者损伤更严重。

而在本结果中,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visfatin与SOD呈显著的负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浆SOD活性下降,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受损可能与血浆visfatin浓度升高有关。有研究发现[10],visfatin浓度升高可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因此,临床上调机体氧化应激状态,降低血浆visfatin浓度,对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但本研究样本量不够多,且纳入氧化应激指标也不够多,所以visfatin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内脂颈动脉氧化应激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内脂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与内脂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