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展 延祜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激烈,最终人们难以应对内外的种种挑战,继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影响心身健康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一类疾病,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精神疾病本身具有疗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而且精神疾病具有复杂性比如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状态不认同,不接受治疗,或者是在疾病的支配下有自伤、自杀或危害他人的行为或危险。这也是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2009年有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17.5%[1]。2010年研究发现山东省成人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19.48%[2]。过去几十年,山东省的精神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面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群众精神卫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面临着全省日益严峻的精神疾病防治形势和不断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怎样合理地配置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来满足当前的服务需求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和规划资源配置,首先要充分地掌握服务资源现状,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全省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的配置现状,探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的分布特点,为制定全省精神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指导全省精神卫生工作持续、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1 对象 调查机构为全省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注册,成立时间不晚于2015年底,提供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心理治疗或精神康复服务。包括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精神康复机构、中医院精神(心理)科以及独立精神(心理)诊所。本调查所指精神(心理)科包括精神科、心理科、医学心理中心及中医院神志病科、心身医学科等。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通过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向全省各市卫计委发出精神卫生资源调查表,由各卫计委进行调查上报。由省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对机构信息缺乏和存在明显错误的条目向调查机构进行核实确认。有关人口学资料取自《山东统计年鉴—201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e 3.1 对调查资料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对全省精神卫生机构的数量和分布特点、床位数量和分布特点、床位使用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进行描述。
2.1 精神卫生机构数量与分布特点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有178家精神卫生机构,其中73家精神专科医院,89家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7家独立精神(心理)诊所,7家中医院精神(心理)科,2家精神康复机构。山东省的精神卫生机构主要是政府部门举办,其次是民营和企业。政府主办的150家(包括卫生计生138家,民政10家,教育1家,部队1家),占全部机构数的84.3%;其次为民营机构22家(12.4%),企业主办6家(3.3%)。见表1。政府部门举办的精神卫生机构按照其主管部门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省级及以上、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结果显示,政府主办机构以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51.0%)为主,并以县级及以下机构(70.5%)居多。见表2。
表1 山东省不同机构设置类别的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分布情况
表2 山东省政府办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的主管部门级别分布情况
2.2 精神科床位数量及分布特点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实有精神科床位22 055张,其中精神专科医院床位15 922张(72.2%),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床位5 655张(25.6%),康复机构340张(1.5%),中医院精神(心理)科138张(0.6%)。精神科床位主要配置在政府主办的精神卫生机构中,共18 440张,占总床位数的83.6%。见表1。政府主办的市级精神卫生机构中精神科床位最多,占48.9%(9 009张);其次为县级及以下精神卫生机构占46.6%(8 601张)。见表2。
2.3 精神科床位的区域分布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精神科床位密度为2.24张/万人,且较之前有明显提高。其中9个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莱芜(4.99张/万人)、泰安(3.71张/万人)、济南(3.44张/万人)明显高于其他市;有3个市床位密度低于1.0张/万人,其中滨州最低(0.84张/万人)。见图1、图2。
图1 全省精神科床位密度变化情况
图2 全省精神科床位分布
2.4 精神专科医院床位使用情况 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精神专科医院中床位使用率为90.0%(政府办90.5%,其他非政府办75.7%)。政府主办的不同级别机构的床位使用率省级102.7%,市级97.0%,县级及以下88.0%。全省精神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为58 d(其中政府办58 d,非政府办67 d)。政府办机构的平均住院日省级75 d,市级和县级及以下都是58 d。见图3。
图3 全省政府办精神专科医院床位使用情况
2015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6%[3],精神疾病的高发使得对精神卫生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本次研究发现山东省现有精神卫生机构178家,比2001~2002年的106家[4],增加了67.9%。说明随着人们对精神卫生需求的增长,山东省精神卫生资源的增长也较快。而且精神卫生机构的主办单位逐渐多样化,民办机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研究发现山东省民营精神卫生机构达22家(12.4%)。本调查数据是从各市卫生计生委上报调查表中获得,有一定局限性,实际民营机构数量更多。那么如何理顺不同主办单位精神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充分调动民政、教育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民营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在提供精神卫生诊疗服务的同时参与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将是需要思考的方向。
长期以来,精神卫生服务主要靠精神专科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据全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全省18岁以上人群心境障碍(包括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76%,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30%[3],时常发生因个人极端情绪引起的肇事肇祸事件,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同时大众缺乏相应的精神卫生知识,讳疾忌医,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首诊往往以繁多的躯体性症状为诉求选择综合医院就诊[5,6],这说明综合医院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有研究显示[7],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很重要,要重视发展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本研究发现,山东省精神卫生机构的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精神专科、综合医院精神科(心理科)、独立精神(心理)诊所、中医院精神(心理)科和精神康复机构。而且各种精神卫生机构所占比例也有很大变化,2006年主要以精神专科医院为主(60.7%)[8],而2015年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数量最多(50.0%)。这说明近年来综合医院开始重视精神卫生服务,已经逐步在综合医院中设立精神科或心理科,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在逐渐增加。但是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比缺乏专科优势,下一步要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综合医院如何改善其精神卫生服务,如何促进精神科与其他主流科室的同步发展,如何与精神专科医院交流合作,共求发展道路。
研究发现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精神科开放床位总数达22 055张,床位密度达2.24张/万人,较2010年(1.49张/万人)[9]、2006年(10 955张,1.18张/万人)[8]和2001~2002年(10 575张,1.16张/万人)[10]明显增加,且近15年增速越来越快。但是仍低于我国其他兄弟省市[11],更低于其他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2]。这也提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来补偿精神卫生,以使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根据国内精神科床位配置相关研究[8,11,13],目前山东省开放精神科总床位数已达到最低配置标准(床位密度1.97张/万人)。同时山东省精神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中位数达90%,虽然低于我国平均水平(92.44%)[9],但是已经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标准床位使用率(85%),说明目前精神专科医院大多在高负荷运转,床位资源的利用率较高。而且全省精神科床位分布在省、市、县等各级精神卫生机构中,不只收治精神病性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所以尚不能肯定已满足收治可能有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性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急、慢性住院治疗需要(精神科床位的最低配置要求)。此外,研究显示全省精神科床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各市之间差距较大,从滨州的0.84张/万人到莱芜的4.99张/万人不等,有7个市不及最低配置标准。从区县的角度来看差距更大,有部分人口数量较大且距离市区较远的县(市)精神科床位为0,根本无法提供住院治疗服务。这种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使精神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容易出现无资源可用和资源浪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建议资源欠缺地区要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多种形式办医比如开设分院、引入私有资金办医等,来补齐精神科床位缺口,尽量满足最低配置要求;同时要按照急慢分治的原则,根据精神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来整合现有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