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内外》搭起法庭风采展示平台

2018-08-15 06:14刘瑜
法庭内外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院法庭法官

刘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法治资讯中捕获最真实、最权威、最及时的信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筛选、鉴别、记录法官最想要的观点?答案当然是在专业的领域寻找专门的载体……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法庭内外》杂志(以下简称《法庭内外》)或许能让法律执业者尤其是法官朋友们寻得方向,而它所传播的范围不仅如此,它正试图从法治的高度、法律的广度、法学的深度和法官的角度去解读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以案件的信息公开来达到社会的信服,同时,也让法律精神和法治信仰深深扎根在每一个读者心中。

一缕法治阳光照进您的生活

就像2017年第一期《法庭内外》的开篇卷首语一样:让法治成为照进生活的第一缕阳光——《法庭内外》在讲述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声音的征途上,与每一个你我拾履启程……

讲故事,是真实的;说道理,是专长的。既有可读性,又有专业性,是《法庭内外》所展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这本杂志的独特之所在。在2016年10月出版的总第268期中,当年人人皆知的“快播案”占去了这本杂志总版面的四分之三,当快播案从一个法治事件变成全民娱乐事件后,《法庭内外》如何用法律的专业方式来报道这起热点案件?一组以《快播案de法律打开方式》为总标题的特别策划从各个角度深度剖析了案件始末,既是一份“故事会”,也是一份“教科书”。

在这组专题报道中,既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主审法官详述的审判过程,也有合议庭成员详解的审理细节;既有学者对定罪量刑的解答,也有对互联网平台责任为何越来越严的分析;既有来自大V的“内幕透析”,又有来自网友对直播的反思。最后,系列组稿以一篇媒体的《快播案填补互联网法治空白》收尾,使得整个策划有张有弛,节奏紧凑。

像这样全面而专业的“组合拳”报道是案件类策划中不可多得的典型。也只有站在法院的视角,才能将案件剖析的这样有理、有据、有节。同样,也正是因为《法庭内外》出自法院系统,所以它所涵盖的信息和所释放的内容,为公众的信服打下了基础……

自改版以来,凡是有关于司法改革的内容,凡是有关于家喻户晓的热点案件,都在《法庭内外》的选题策划之中。家事审判改革、北京法院司法改革纪实、网络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及网约车平台责任承担、民间借贷相关法律问题、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拆招“老赖”等都是《法庭内外》近期所刊发的特别策划报道,大案要案和司法改革的方方面面,几乎一个都没有落下。

法院办的杂志要有法院的样子

“法院办的杂志,要有法院的样子。”这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安凤德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的一句话,这同时也是《法庭内外》办刊的精髓之所在。

《法庭内外》创刊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办刊历史悠久,杂志口碑载道。曾荣获“北京市优秀社会期刊”的称号,在国内法制类期刊中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自创刊至今,《法庭内外》作为北京法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在开展普法宣传、进行案件报道、传播法律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6年10月,时任北京市高院院长杨万明(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要求对杂志进行全方位的改版。杨万明院长在改版之初明确提出,杂志改版后要做到“四度”,要紧紧围绕法治的高度、法律的广度、法学的深度、法官的角度作文章。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法庭内外》杂志社负责人郭京霞介绍,《法庭内外》长期以来,都得到北京市高院党组的高度重视,改版方案经过北京市高院党组研究决定,并多次就改版情况向高院党组进行汇报。杂志改版后每一步工作的推进,都得到党组的直接指导和推动,甚至连每期杂志的选题策划,杨万明院长都会亲自把关审阅,有时候针对重点选题,杨院长圈阅后甚至还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经过前期的研究、探讨,新改版的杂志令人眼前一亮。从内容到封面,每一个小细节都体现出编者的用心。北京法院案件总量多、大要案多、新类型首例案件集中,是新闻宣传的富矿,更是《法庭内外》的粮仓。改版后的杂志,既有普及法律知识的栏目和内容,又有对热点案件的全方位解读报道,还有对审判前沿法律问题的剖析研究。安凤德副院长表示,杂志在把握好内容覆盖宽度的同时,更要体现杂志内容的思想深度,让杂志与北京法院和北京法官的理论基础、业务水准和职业群像相匹配。

近两年间,北京法院各项工作发展进入新阶段,自改版后,稿件内容更多体现在能够反映北京法院乃至全国法院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改革方向上,能够反映司法审判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上,能够反映紧跟时代推动法治进程的重大案件和法治事件上。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含金量如此之高的一本杂志,仅有一支3个人的队伍。郭京霞主任笑称,从策划到组稿,从约稿到改稿,从美术编辑到整体报审,都是包括她自己在内的3个人在具体操作。为了破解办刊困难,杂志在工作机制上做了一些改变,充实了杂志的兼职人员,杂志的排版、校对、美编、会计、出纳都要求专业化运作。同时,杂志社还聘请了3位长期从事法治宣传工作的特邀编委,3位编委不仅在选题策划上给予指导,还直接为杂志改稿,对每期文章的文字和照片都要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不断追求着

办好《法庭内外》,既是落实北京市高院党组的要求,又是加强法院正面宣传的要求。但是在当前这个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庞杂、信息渠道多元、传播载体丰富、获取方式便捷,传统媒体特别是以固定周期出刊的杂志类媒体,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庭内外》在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上也做足了文章,除了坚持内容为王,以高质量的稿件提高读者粘性外,还充分借助新媒体,做好了《法庭内外》杂志的“两微一端”工作,探索尝试开办电子刊物,让《法庭内外》走上网络,走近网民,让传统杂志的深度优势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获得更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特别是在直播平台火热的当下,《法庭内外》探索多种表现形式,携手花椒直播平台于2017年年底,开启了全国首档大型法治直播节目《法官来了》,请法官以案释法,以案讲法,以案普法,向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人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律精神。另外,以执行为主题的电视剧,也进入了筹备阶段,如今《法庭内外》这份杂志不仅停留在白纸黑字的表达上,在媒体大环境的促使下,已逐渐延伸到潮流的第一线。

今年以来,“基本解决执行难”进入决胜阶段,《法庭内外》杂志社积极联系,与国内业界口碑良好的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参与筹拍展示法院执行工作题材的影视剧。杂志社充分挖掘长期以来积累的案例资源,组织影视主创人员到北京法院审判执行一线长期驻扎采风,将大量展现执行法官勇气、智慧和担当的故事进行艺术化再现,准备将真实的执行工作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庭内外的故事。

凝练法律思维、传递法律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法庭内外》从没有放弃过对“精品”的追求。第一次在全市法院范围内召开了《法庭内外》杂志工作部署会;第一次把《法庭内外》实务工作纳入北京市法院的教育培训体系;第一次走出杂志求取真经,与坐标基本相同的《清风苑》杂志同行探讨交流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办好政法杂志;第一次邀请了主流政法杂志的“大咖”们开展专业、深度又温暖的杂志评刊会。

民主与法制社总编辑刘桂明就是《法庭内外》杂志评刊会的座上客。他清晰记得今年1月份,他与《中国审判》《法律与生活》《瞭望》周刊等主流法制类杂志的总编辑们一起,受邀参加了由北京市高院安凤德主持的《法庭内外》杂志评刊会。评刊会开在隆冬,但当时会议的氛围特别热烈,这些杂志老总们甚至都拿出比平时更细致专业的态度,为《法庭内外》这本杂志出谋划策,说想法,提意见。对于他们提到的内容,安凤德副院长都顾不上抬头,一直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此次会议之后,这些珍贵专业的意见成为《法庭内外》每期编辑时重点参照的指标,直接影响能否达到标准并顺利出刊。

此外,改版后的《法庭内外》还充分发挥了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的作用,创立了“京法论坛”平台,先后与北京市高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等合作,成功举办了五期“京法论坛”,这既为杂志征集了好的宣传内容,也为北京三级法院法官们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提供了重要平台。

从过去到现在,《法庭内外》一直脚步未停,努力为每一位读者展现法庭内外的人和事、情和理,它将继续承载着法治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每个人未来的法治生活。

猜你喜欢
高院法庭法官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多元化策略分析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纽约公约》精神之伤——再评英法两国高院关于Dallah案之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