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胡秀芬
(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cdszxyyyb@163.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同样也是一个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承德市中心医院在十余年的医院文化建设实践中,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和载体革故鼎新,逐步构建、积累起有利于医院发展,主导医务人员“精、气、神”的医院文化,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先有山庄、后有城市的特殊发展历程,使承德成为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距北京200千米、距天津240千米的“近邻”,在文化传承、理念更新、技术共享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京津优越的人文环境与丰富的发展机遇,对于满足职业成长、子女教育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具有强大甚至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医学人才外流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在距离近、交通便利的前提下,京津医疗资源优势凸显,吸引了众多承德患者尤其是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承德市医院的患者接诊量较小,不利于医院发展的同时也延长了医学人才的成长周期。
承德市中心医院作为一所隶属于承德市政府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撑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保障和投入萎缩,医院不能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在新的形势与挑战面前一度陷入生存危机。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科学的日新月异,医院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来自多方的压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许多青年医务人员军心不稳、迷茫徘徊[1],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心涣散、人才外流的境况。
2002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承德医疗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确定了“以急诊急救为先导,带动各学科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与死神争速度、和天使比爱心”的急救理念,为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办理相关手续”的管理办法,并义务为警察、消防员、公务员、出租车司机、大中专学生等重点人群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逐步将“红十字承德市120急救中心”的政策性优势转变为推动相关学科全面发展的持续动力。
在科学谋划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针对员工工作随意性、盲目性强,诊疗不规范的现状,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诊疗规范,整顿工作纪律,规范诊疗行为。同时通过严格落实核心工作制度,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加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等,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医院顺利度过了生存期,各项工作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医院的软实力建设是医院的核心和灵魂,主宰着医院的风气和人文环境。[2]只有通过构建、积累和传承发展优秀医院文化,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才能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医院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医院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统一。因此,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确立了“一年成功靠机遇、十年发展靠规划、百年不败靠文化”的发展理念及“质量建院、科技兴院、文化强院”的发展战略,引领医院走上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是灵魂,是决定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因素[3]。按照“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规范行为文化、推动物质文化”的总体思路,医院自2005年正式启动医院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坚持实践不同主题培训十余年,开展“医院文化与创建学习型组织”“团队沟通与合作”等专题讲座,引领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主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使员工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大幅提高,逐渐培育了具有强大学习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忠诚卓越的优势学科群体,使价值理念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4]。
2008年以“责任文化的培育”为主题建设医院文化。医疗服务质量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责任重于泰山。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开展“赢在责任”专题讲座,在全院开展了“赢在责任”“安全源于细节”主题大讨论,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构筑有特色的责任文化,并以责任文化推进安全文化。
2009年以来,面对医疗卫生行业医患纠纷增多、伤医事件频发、医疗执业环境日趋复杂的现状,将“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建设人文型医院”作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途径,确定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医院文化建设重点。为中层领导及全体员工作“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者,提升职业幸福感”“团队生态与团队建设”“医院文化与医学人文”等专题讲座,并通过为员工订阅《紧紧握住病患的手——医疗人文关怀启示录》《一个医生的故事》等医学人文书籍,开展“愿善良成为医学的灵魂”“良心是行医的底线”主题大讨论,举办“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全员读书竞赛、“不忘初心”主题演讲会、“让医学走向人文”主题征文等,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产生共鸣,引领医务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儒雅的医者风度、高尚的人文品格,为患者提供了高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每一次培训都堪称提升思想境界和心灵修养的“文化盛宴”,凝集着医院领导的智慧和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多部门的积极参与、团结合作。首先,要对医院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和认真总结,综合考量中层领导意见、医院发展情况以及员工需求后,确定本年度培训主题;其次,针对培训主题及内容在全国范围内甄选授课专家,确保中层领导和员工享受精品讲座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解决医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员工在职业成长中的精神需求;最后,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现场评估调查,总结本次培训工作优点及不足,征求对今后培训工作的建议。
全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一致认为,每年一度的封闭式管理学培训已逐步成为全体中层领导内心的向往和期待,为年终解疑释惑、升级理念、交流思想提供了良好而宝贵的契机。截至目前,承德市中心医院已连续13年对中层以上领导进行管理学培训27场。
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医务人员需要有专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同时也需要“信任”,也怀有“希望”,也渴望“关爱”[5]。医院领导班子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与员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及生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医院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内涵,不断创新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人本管理举措,为员工搭建职业成长的广阔平台,营造愉悦工作、幸福生活的环境,逐步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
通过开通员工“建言献策平台”,鼓励和引导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建诤言、献良策;邀请专家为青年员工做职场培训,帮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责任感、使命感;在选送医务人员到国家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会的基础上,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外知名医学院校访问研修,为员工提供成长的热土和发展的空间;为夜班的员工免费送夜宵和早餐,为住院的员工及直系亲属免费提供营养餐、陪床椅,设“医者驿站”为连台手术医生准备甜点和饮品,设“心斋”为员工提供交流思想、修养身心的场所,向员工传递医院大家庭的温暖;在医院内网增设“天使风采”专栏,发布患者表扬信,再现医患温情与友善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人文服务的精神动力;每年为员工及其配偶、父母体检,为员工订阅家庭教育丛书,邀请教育专家来院作“子女教育”讲座,举办儿童音乐剧专场演出等,帮助员工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逐步激发了员工心中的向善情感,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真诚关爱患者、倾情服务社会。
经过十余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医院文化建设成效凸显,达到了“转变全员观念、统一经营思路、提升团队精神、增强创新意识”的目的,打造了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员工的整体素质随着医院的发展一年一个新起色、一年上一个新台阶,逐步与医院形成了“身份共同、价值共守、情感共通、命运共担”的心灵契约,人才流失率低于0.5%,远远低于承德市其他同级医院。
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凝聚共识,持续点燃了员工心中的向善情怀,形成了人文服务的良好氛围,奏响了医患和谐的华美乐章,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河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河北省创建“诚信医院”先进单位、河北省“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目前承德市中心医院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和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已在河北省医疗卫生行业形成优势品牌,多次应邀在“中国医院管理节”“京津冀医院文化论坛”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来院参观交流。2017年,承德市中心医院医院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被清华大学收录为教学案例。
医院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将不忘初心、凝聚智慧,进一步丰富医院文化内涵,提升员工医学人文素养,努力开创具有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建设之路、继续践行服务医学造福社会的神圣使命,为增进公众健康福祉、建设“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1] 胡秀芬.如何培养年轻医生的价值观[N].健康报(医学论坛版),2015-10-28.
[2] 高金声.使命的召唤——医院文化20年的回顾与思考[M]//高金声.医院的魅力——医院文化二十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1-16.
[3] 习近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6-211.
[4] 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19-121.
[5] 张雁灵.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建设[C].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