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娟
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流畅的说明自己的意思。部分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中曾经专门为学生开辟了口语表达平台,让学生开展口语交流,教学的效果却是不佳。教师的口语教学效果不佳,与教学没有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表达有关。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小学生的口语表达特点为学生只会用一个简短的词汇,或者一个简单的句子说明自己的意思。这种语句主观倾向特别强,不含有叙事的成分。他人在倾听小学生表达事物的时候,往往只了解小学生表达的一个大概的意思,却无法对这件事作出判断。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叙事,是教师非常困扰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描述事物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应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
比如以学生表达“妈妈对我特别好”这句话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如果学生仅仅只说明妈妈对我“特别”好,怎么个特别?别人不知道。什么叫“|好”,他人也不知道。如果学生想表达“妈妈对我特别好”这件事,就要用典型的事例来说明。所谓的典型的事例,就是自己的妈妈曾经做过,其他人的妈妈几乎不曾做过的,能够代表妈妈对自己好的特别事例。有一名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就这样描述自己的妈妈:“我上学的地点,要经过四个地铁站。妈妈怕我在路上遇到意外,每天都送我去上学。我有时困了的时候,就趴在妈妈的腿上睡着了。妈妈总是鼓励我多睡会儿,别太累。直到快下地铁才叫我起来。妈妈下了地铁站以后,会把我送到校门口,直到我的眼睛能看到校园门口了,妈妈才回去。好多的同学对我说‘你妈妈对你真好,我爸爸妈妈虽然会使钱,但是没有时间这样送我,我好羡慕你啊’。每天被妈妈接送的时候,我都感觉妈妈好爱我!”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用抽象的方法描述一件事情,在学生还没有掌握这种技巧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举事例的方法叙述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无法使学生要描述什么事情,都不能只给一个主观的描述,而要应用具体的实例补充这段描述。
当学生掌握了应用举例子这种描述方法以后,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有些学生的叙事能力不够好,他们或者不能在叙事时把事物描述得主次分明、或者在叙事时直接偏移了主题。如果学生根本不懂得如何叙述例子,那么他们举的例子就不能补充说明他们想要描述的事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迁移学习法来说明事物。
比如以学生描述“我听说了一件事情”这个事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生应用说故事的方法来描述这件事物。在小学课文中哪篇是说故事的模板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袋麦子》,通过阅读课文,学生理解了如果要说一段故事,先要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及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在这篇课文中学习了应用时间线来叙述故事,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学生可以应用描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反应说明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对比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人们觉得故事的结局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当学生掌握了这种描述故事的技巧以后,就能够尝试应用这套框架描述一个简单的故事。
当学生要描述一个事例,却不知道如何描述事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描述的需求,寻找典型模板案例,学习他的描述框架。比如学生可以根据描述的需求掌握故事的描述框架、寓言的描述框架、散文的描述框架等。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描述框架以后,就能够了解事例描述的流程、抓住事物描述的主次、突出事物的矛盾冲突等。
当学生掌握了事例描述的框架以后,要加强语言表现的能力。如果学生的描述内容生动、具体,事例就能描述得有声有色,学生要表达的想法就具有说服力;反之,学生要表述的内容就非常苍白,不具任何感染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描述的需求,应用修辞的方法加强语言表现力。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哪吒闹海》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课文要表达浪很大的时候,它不是直接说明“浪花好大”,而是应用“巨浪滔天”这个成语来说明浪究竟有多大。当龙王受到惊吓的时候,课文也没有用陈述性的语句说“龙王受到了惊吓”,而是应用“龙王吓了一大跳”这种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龙王受到了何种的惊吓。当学生掌握了白描、夸张、对比、比喻的描述手法以后,口语表达能力就能极大的提高。
刚开始学生应用口语表达事物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应用陈述的方法描述事物,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是学生特别要描述的,一件事是学生重点要描述的,学生能不能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应用修辞的方法?应用哪种修辞的方法最能表现学生心中想要描述的效果?当学生掌握了修辞的方法以后,语言表述能力就会增强。
教师在开展口语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的为学生创建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而要告诉学生他们要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举例子的方法描述、提高叙事的逻辑性、强化语言表现能力,只要学生提高了这三个方面的技能,就能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