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8-14 10:00刘振夏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

刘振夏

摘 要:当前,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要求严重不符,根本原因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人才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7.044

1 引言

伴随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日益深入,竞争也日趋加剧,进入到一个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时期,人力資源管理所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已经成为社会中的稀缺人才,一项名为“亚洲最紧缺的30种人才”的调查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大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通常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在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这将花费企业更多的人力成本。那么,如何依据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要求,制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该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2 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高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后,由于对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不了解,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不明确,却还是按照过去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方式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广度与深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很多高校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仍旧从事传统的人事工作,以及负责日常行政事务,缺少对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与专业核心素质的培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要求不匹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只注重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特色,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进行细化,未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要求。

2.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不当

目前,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大同小异,由通用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核心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组成,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性课程模式一致,就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设立对应课程,很难彰显出本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特色,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细化的要求。很多高校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时,通用性课程数量较多、比重偏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性课程数量不足、学时偏少,学生难以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素质与核心能力。这种依据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来开设课程的做法,对通用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过于重视,对核心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过于轻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设计。况且教学方式以理论式填鸭教学为主,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与实践教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

2.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然而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做得不够,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较少,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等等,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形成。具体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往往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实训教学和技能操作。此外,有部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特征,一个企业只能安排少数几个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专业实践学习,因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也很难实现。在实践教学效果上,由于缺少双师素质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无法反映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3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3.1 依据就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从行业、区域、学校三个方面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首先,依据不同学生的特性来培养其职业个性,确定其行业偏向性,进而针对不同行业来给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正确理解专业的不同就业走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其次,依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来设置专业课程,并进行配套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于一线城市的高校,要注重外资企业的专业方向定位;对于二三线城市的高校,要注重中小企业的专业方向定位;再次,不同高校应发挥各自的特色,依据各自专长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师范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将培训教育作为其特色;又如财经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将国际贸易作为其特色。

3.2 基于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首先,优化职业素质课程。企业对职业素质教育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更是如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要通过核心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方式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给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与要求,专业实践课程带给学生职业素质的感悟与提升;其次,增设行业特色课程。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兼备行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所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特性,开设一两门与行业相关的特色课程,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再次,强化创新创业课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成功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3 利用内外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都对应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岗位,所以高校要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第一,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软件,训练学生实时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的能力,让学生在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其管理岗位的工作能力;第二,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为了拓展学生实践教学的外部资源,可以选择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尝试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如订单班模式等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或者在企业用人的高峰时期,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第三,构建全国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张晶晶,蔡焰.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6,(2).

[3]李丽,傅飞强.“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