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一个人、一支笔、一沓纸,泼墨挥毫。
屋外阳光铺满大地,室内数枝蜡梅暗香浮动。
长久以来,冯奎埋首于书法之中,笔耕不辍。写写写是他的日常,即使在睡梦之中,梦得最多的还是他的书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回顾与书法的结缘,冯奎“痴”性流露。儿时父辈的言传身教让他耳濡目染,一头扎进了书法的海洋。粗略算来,已有二十多年学习、研究、参悟书法真谛的历程。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谈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和冯奎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冯奎看来,的的确确是“字如其人”。冯奎的书法展现出一种阳刚、壮美、积极向上的浩然之气,友人称之能“激发与振奋人心”。
在书法家的心目中,书法无疑能“畅寄幽情”。冯奎认为,书法艺术就是人的精神、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人们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还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
朋友眼中的冯奎为人坦荡豪爽,好交友,有侠气,出语直接痛快。事实上,在记者采访其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冯奎的至情至性。谈及书法心得,潇洒张扬、直抒胸臆。二十多年于书法世界中刻苦研习,从书法青年走到书法学士,从书法学士走到书法研究生,十年科班专业训练、系统梳理,执着、坚韧,冯奎确实也有一番别于普通人的毅力。
业界有人曾这样评冯奎,“礼书法家尉天池先生为师,得以多年耳提面命,体味书法三昧。以一布衣身,志坚行笃,广学多闻,沉潜日深,省悟书法乃显发心性之内美艺术,诚于中方能形于外”。
冯奎的人生历程也比较丰富,上学、当兵、转业、读书,不一样的人生經历沉淀出不一样的情怀。阅历即是财富,最后全部蕴藏于笔端。因此,冯奎写的字气韵生动、形意合一、点线结合、虚实相生、笔墨交融。事实上,书法家远远不止会写字,冯奎称,书法艺术能集中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有哲学意味在其中。
因此,在钻研书法之余,冯奎广泛涉猎美学、国学、佛学、文学等其他门类的知识。在他偌大的书房里,《鲁迅全集》《道德经》《中国道教史》《诸子集成》等经典文集罗列其中。这些知识在丰富他的学识之余,也滋养着他独特的书法之美。
学书者最怕无法,更怕得法后囿于法。卓越的书法家总是善于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并施展其创造才能。因此,他们往往任情恣性,纵笔所如,使人看出他们的“无拘无束”,而又不流于“荒诞狂怪”。冯奎书法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有法而不为法缚,神采奕奕而不离于法。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继安教授曾在冯奎书展的展序中写道:“但凡成功的书法家一生中应不间断地进行两大探索:一是孜孜不倦地探索书法艺术本体的奥妙,二是不遗余力地去寻找、开发自己独有的艺术潜质。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冯奎便是如此刻苦钻研书法之本体而又不断挖掘自己独特的艺术潜质才能达到这样高超的水平。从他的作品中可体会到他所表现出的对传统的思考和对故我的挑战,从而少去一份浮夸,多得一份内蕴。在传统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去寻求美的真谛。”
正如冯奎所言,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如同作家之文、诗人之诗、歌者之声。性情豪爽英迈之人,其书往往气度恢宏。志行高洁者,其书往往清气飘洒;格调低下者,其书往往俗气横流。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泊旷达;追名逐利者,其书往往张牙舞爪、哗而取宠。
因而,研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修身修心的过程。冯奎的书法,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可以向受众传递出苏东坡之“一蓑烟雨任平生”般的旷达、豪迈之感。
一如他的为人。
主要收藏
2014年,书法作品被刘海粟美术馆、江苏省发展体育基金会、兴化市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寺院、媒体收藏。
2012年,书法作品大篆对联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永久性收藏。
2007年,书法作品被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收藏。
2005年,书法作品被南京艺术学院收藏为校史资料。
书法家简介
冯奎,法名慧元,号元一行者,军旅十载。现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江苏省诗词协会春华诗社理事、江苏省直书协理事、江苏省硬笔书协理事、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品牌学会理事、元一字社社长、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书法水平等级考试高级培训教师。
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礼书法大家尉天池先生为师,得以多年耳提面命,体味书法三昧。以一布衣身,志坚行笃,广学多闻,沉潜日深,省悟书法乃显发心性之内美艺术,诚于中方能形于外,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