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以及未来。【借余秋雨的名言导入论题——文化在“牵系着个人、历史以及未来”中的作用。入题快,开口小,很不错。】
显而易见的是,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先秦诸子选读》序言中写道: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炎黄子孙。【文章既然以“文化”为论题,就必须对文化作一个诠释,毕竟“文化”是一个外延甚广的概念,笼而统之地议论会显得过于空泛,欠缺深度。】
自然,文化的纽带作用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这段论述了中华文化的“内聚力”。但在选择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作者太过偏向于古代,偏向于“名言警句”,而多少忽略了题目要求中的“当今时代”四个字,事实论据也显不足。】
我自信地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这一段论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作者的选材稍稍弥补了上文在“当今时代”和事实论据方面的不足。】
个人、歷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地、紧紧地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结尾呼应开头,再度强调了文化的纽带作用,言简意赅,主旨突出。】